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89节  (第2/2页)
道:“那小姐你为什么还要临摹坡仙的文章?”    李清照清咳两声:“我这是就事论事。把坡翁当诗人看,还是非常优秀的。”    在李清照的文集中,只要提到苏东坡,就一定是“苏公”和坡仙。    虽然不合韵律,但内容很好,李清照很欣赏。    苏轼看到自己的这篇文章上榜了,笑意盈盈,知道肯定有很多文人批评他不通声律。    而他不在乎。    如果他知道李清照这么批评他,一定会说:"非要拘泥这么多做什么,开心最重要!"    另一旁,羽扇纶巾的周瑜则非常高兴。    他最近小病不断,身体不是很好,可看完天幕之后、便觉得浑身爽快。    哎呀,这诗人的嘴太会夸了,夸得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他真的有这么帅吗?    其实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不仅如此,他长得帅,家世好,还精通音律,"曲有误,周郎顾!",江左风流美少年。    周瑜矜持地说:"我和苏轼都精通音律,可惜了,如果苏轼也是大汉人,我们未必不能成为知己。"    小乔笑着说:"夫君真厉害。"    周瑜志得意满,摇扇子的速度都不自觉地加快了一点。    结果这个时候,周瑜便看到了弹幕。    弹幕:(啊,羽扇纶巾,这不是在说诸葛亮吗?怎么变成说周瑜的了?)    (不懂就问,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不是诸葛亮吗?!)    (??前面是小学生吗?)    周瑜突然摇不动扇子了,捏紧扇柄,满脑门问号:“什么?赤壁之战跟诸葛亮有什么关系?他当时还是个无名小卒啊。”    他的功劳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    羽扇纶巾是文人的标配,怎么就被诸葛亮垄断了?    仿佛天幕听到了他的疑惑,古青青解释:【提到这首词,不得不提一下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    想必很多观众小时候看央妈播的《三国演义》,感觉赤壁    之战中最靓的仔是诸葛亮。孔明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简直帅爆了。    长大之后,才慢慢了解到赤壁之战的主角其实是周瑜。】    【在正史上,其实是刘备和孙权共同抗曹,刘备派出诸葛亮当说客,说服孙权抗曹。    孙权派出了周瑜等人为主帅,周瑜大破曹军,火烧其船。曹cao军中瘟疫爆发,士兵多惨死,不得不退回北方。    简而言之,赤壁之战是周瑜打的,和诸葛亮关系不大。    曹cao评价赤壁之战的时候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天幕下,周瑜额角青筋直跳,手里的羽扇几乎要被他捏断,气不打一处来:“这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到底是谁!他的祖先和我有仇吗?我挖了他家祖坟吗?”    他打赢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胜仗,把曹cao打得落花流水,结果这功劳居然被换名字了。    这完全不亚于后世人好不容易憋出论文,结果被抢走了一作。    哪有这样凭空转移功劳的?!    如果罗贯中是同时代的人,他一定要好好和他深入交流一下。    小乔难得见夫君这么生气,连忙安慰:"夫君,罗贯中好像只是个写话本的,不就是一点功劳吗?夫君智谋无双,威风赫赫,战绩斐然,还在乎这点小功劳吗?”    周瑜一听,觉得也有理,心中的火气渐渐消散,玉面肃然:“嗯,你说得对,我不和写话本的人计较。”    和这些碎嘴子的文人计较的话,显得气量太狭小了。    可是紧接着,天幕又说。    【诸葛亮三气周瑜,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书中,周瑜痛苦不甘地说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最后周瑜活生生被气死了。    其实在正史上,没有这回事,他是病死的。】    周瑜:“……”    罗贯中怎么回事?不仅抢他的功劳,还污蔑他!    他心口绞痛,捂着胸口,感觉气死他的不是诸葛亮,而是罗贯中!    第52章 苏辙:东坡rou?哥哥苦啊!    【诸葛亮不仅草船借箭,还火烧赤壁,三气周瑜,未来还有空城计和七星灯续命。这些都是虚构的内容。诸葛亮在小说中的形象被神化到了一种空前的程度。】    很多谋士看向诸葛亮的眼神都不对了,罗贯中到底有多喜欢他啊?都把他描写成神乎其神的道士了。    诸葛亮有些无奈:"在下真的不是术士,招不来东风,点不了什么灯。"    什么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给诸葛亮本人都弄沉默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