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第363节 (第1/2页)
接着将鳝鱼再次交给旁边的帮厨。 帮厨拿着还在扭曲的鳝鱼,将鳝鱼的后半截一刀砍掉,只留下中间比较肥实匀称的那一部分。 红烧马鞍桥之所以出名。 除了做法繁琐之外,跟选材也有很大关系。 这道菜只用鳝鱼粗细均匀的中间部分,头尾都要去掉,一条鳝鱼大概要扔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当然,在讲究节约的现代社会,肯定不会再扔掉了。 切掉的鳝鱼尾部可以做鳝丝用,甚至还可以去骨后做爆炒鳝片,用处很多。 所有鳝鱼都清理完毕后,邱振华端着做马鞍桥的部分来到案板前,开始给鳝鱼改刀。 见林旭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他边忙活边说道: “马鞍桥这道菜要用的鳝鱼段不能太短了,短了出不来马鞍的效果,过油之后也没有桥的形状,长度一定要超过六厘米才行。” 说完他提着一段鳝鱼放在菜板上,两刀下去,这根掐头去尾的鳝鱼就变成了三根六七厘米的鳝鱼段。 全部切好后。 他拿起一段放在案板上,脊背朝上,用菜刀在鳝鱼的脊背上均匀划两刀。 林旭原本以为这两刀是把鳝鱼段均匀分成了三等份,但仔细观察后才发现,两端预留的鳝鱼rou要长一点,中间那段相对短半厘米左右。 这是? 他刚要问,邱振华扭脸笑着问道: “是不是也看出来了?两端长,中间短?这样做的目的是过油后两端更容易打弯,马鞍桥的造型会更加明显。” 啧啧,真是处处是学问啊。 原本以为红烧马鞍桥就是个象征性的叫法呢。 没想到做这道菜,还真得出现马鞍造型才行。 所有鳝鱼改刀过后,邱振华说道: “鳝鱼不能多清洗,所以之前的宰杀改刀没有过水,等改刀后再认真清洗,不然炸的时候血会糊在鳝鱼表面,腥味重,还影响口感。” 说话的时候,他抓了一把食盐撒进盛着鳝鱼段的盆里。 然后惊悚的一幕出现了。 原本被切段改刀的鳝鱼,居然再次剧烈的扭曲起来,让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林旭吓了一跳。 卧槽! 大哥你头尾都剁掉了,身上还有花刀,咋还没死呢? 是不是觉得还能抢救一下啊? “哈哈,你跟老谢果然不一样,他第一次看我做这道菜就没被吓到,反而把我给吓住了……” 林旭用纸巾擦擦头上的汗,好奇的问道: “我师兄咋吓住你了?” “鳝鱼动的时候,他居然趴在盆口认真观察半天,找到两段没有扭曲的鳝鱼,一个劲儿的骂人家懒。” 林旭:“……” 你当时应该直接把他扭送到精神病医院的。 这样能被他少坑很多次。 放入食盐之后,邱振华又往里面倒了一大勺料酒,然后便认真搓洗起来。 用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洗掉鳝鱼表面的黏液和血液,让鳝鱼rou鲜而不腥,口感会更棒。 “洗的时候要多搓洗一会儿,不然黏液洗不掉,炸的时候鳝鱼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色粘膜,影响卖相。” 林旭点点头,暗暗记了下来。 搓洗了几分钟之后,邱振华将鳝鱼段倒进清水中清洗两遍,把血水和表面的黏液洗了个干净。 这会儿的鳝鱼段摸上去,已经没有那种滑腻腻的感觉了。 准备好这些后,起锅烧油,准备给鳝鱼过油炸。 过油的目的是为了给鳝鱼去腥,高温热油的去腥效果比焯水之类强得多,而且过油之后,鳝鱼也会得到定型,会出现马鞍桥的效果。 “炸鳝鱼的油温一定要高,直接把油温升高到八成,这样炸出来的鳝鱼卖相好,也能防止rou中的水分流失。” 为了让锅里的油保持高温,邱振华选用了一口大号铁锅,锅里也足足倒了半锅油。 油越多烹炸效果越好,食材投入到锅里油温下降的幅度才不会那么大。 倒油之后,他又将灶头的火力开到最大。 终于,当油温升高到八成热的时候,邱振华将鳝鱼段倒进大漏勺中,先在旁边颠簸两下,去掉多余的水分,然后便用抖落的方式下进了油锅中。 之所以用抖落而不是一股脑倒进去,是为了防止鳝鱼在炸制的过程中黏连在一起。 锅里的热油沸腾得很剧烈。 林旭稍稍后退了一步,生怕迸出来的热油溅到自己脸上。 等炸得差不多的时候,邱振华用漏勺将黏在一起的鳝鱼段挑开,再次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