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第1149节 (第2/2页)
驴板油,也需要浸泡后熬油。 哪怕在人多力量大的饭店后厨呢,做起来依然会费劲。 好在林记后厨的工作氛围好,虽然刚忙完,但一看林旭和老黄提来了驴下水,立马过来帮忙。 先将驴头驴蹄驴尾巴拿出来,放在燎猪毛专用的工作台上,打开头顶上的大号烟机,朱勇和秦伟拿起手持喷枪,开始燎毛。 这是个很考验耐心的过程,因为驴毛比较厚实,燎一遍可能根本不到位,需要燎两次,而驴耳朵部位,在燎的时候还得注意温度,不能燎糊了。 庄一舟将袋子里的驴板油拿出来,放在水龙头下面先清洗,接着切块,准备焯水去掉杂质,然后开始熬驴油。 驴油不是常见的食用油脂,但用处可不小。 只要做驴rou类菜品,不管什么rou,都可以。 车仔拿着一个大盆,将大小肠以及驴肚全都倒进去。 肠和肚都经过了翻面处理,但那只是简单的冲洗一遍,将里面的脏东西清理掉,真正想要没有异味,还得反复细致的清洗。 吃驴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在河北、山东、中原北部等地,各种驴rou的吃法非常普遍。 驴rou火烧、驴rou烩饼、驴rou鲜汤、驴rou蒸饺、驴rou包子、酱驴rou、酱板肠、甚至待客最高规格的全驴宴,应有尽有。 据说吃驴的习俗源自过去漕帮盐帮争夺地盘,相互屠宰对方负责运送货物的毛驴,因而有了这种习俗。 车仔把驴肠淘洗一遍,然后将大肠拿出来放到一个小一点的盆里,加入食盐进行搓洗。 他一边忙活一边说道: “我老家镇上有吃驴rou的习惯,收拾板肠的时候,还会用一柄竹制小刀,将板肠表面这些黏液全都刮掉,据说比洗的干净。” 魏乾跟车仔一样,都是山东人,他说道: “我们老家也那样,刮得很干净,也很解压……当时那个杀驴的说我命硬,想收我当干儿子,但我爷爷没同意,说那人是想让我替他背杀孽,动机不纯。” 民间自古以来就有杀猪匠背杀孽,到了阴曹地府一并拉清单的说法,所以这些屠夫们喜欢认干儿子,用多子多福来抵消杀孽。 一些厨师喜欢认干儿子,也有这方面考虑。 现在倒是不用考虑这些了,现代化的屠宰场,一切都是自动化cao作,不需要屠夫背负这种心理压力了。 林旭说道: “用竹片或者刀刮洗是古代传下来的习俗,原因是过去洗肠子用的食盐和面粉、淀粉什么的都非常贵,大家舍不得用来洗内脏这种脏东西,所以就用了刮的方式……听说过去还有人用沙土洗肠子,也是舍不得食盐和面粉。” 车仔放盐刚开始搓洗,盆里就变得浑浊不堪,肠道上的黏液非常多,他揉搓一遍,用清水淘洗一遍,接着开始用面粉洗第二遍。 洗肠子之类的食材,一般都是“一遍盐,二遍面,三遍菜油锅里见”的流程。 第一遍用食盐洗掉大部分的黏液,第二遍用面粉将褶皱深处和残留的黏液粘下来,第三遍用菜籽油,不仅能清理掉残留的污垢,甚至连异味也能吸附下来。 三遍过后,肠子基本上会被洗净,要不放心,用面粉洗过后,再用玉米淀粉抓洗一遍,洗四遍。 今天的驴板肠是一整套的,林旭担心太多不好清洗,便交代车仔洗四遍,彻底洗净,不需要像九转大肠那样保留一部分气味。 车仔洗大肠的时候,齐思亮开始洗小肠,而马志强则是拿起驴肚开始清洗。 林旭虽然没动手,但也没闲着。 他开始熬制卤驴rou的卤汤,这么好的驴下水,要是卤汤不好可就白瞎了。 做驴rou,讲究点儿的店一般会选用老汤,老汤驴rou吃起来更香,滋味更足,但店里没做过驴rou,没有老汤。 所以只能尽可能把汤的味道调得重一些,再加入一些熬好的驴油进行熬煮,让汤更香醇。 把卤汤调好,庄一舟也将驴板油熬了出来。 林旭往卤汤中加入一大碗驴油,大火熬制,让卤汤和油脂混合在一起。 忙完这些,他从厨房里走出来,打算喝点水。 沈佳悦这会儿正闲着没事玩手机,见到林旭出来,便问道: “旭宝,今天还有时间拍蛋黄豆腐吗?要是没时间,今晚我就跟咱妈一块儿拍了。” “等会儿这些下水卤上再说吧,拍那个简单,十来分钟就能完事儿。” 他给自己倒了杯茶水一饮而尽,接着说道: “岳父大人前些天一直想吃驴板肠来着,现在你可以跟他说,让他做好大吃一顿的准备了。” 沈佳悦拿着手机在林旭面前晃了晃: “说过啦,给我转了几万块钱的辛苦费,还让我帮他编个理由多喝两杯,我正在考虑要不要给老妈打小报告。” “这就没必要汇报了吧,驴板肠又不常见,吃点就吃点吧……等会儿可以再做点火烧,夹着驴板肠一块儿吃。” 驴板肠据说是一种名字粗俗,但味道却鲜美到极致的食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