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第1367节 (第1/2页)
“这种基础问题难不住小旭的,他现在的对烹饪的理解,应该不亚于钓鱼台那些总厨……后生可畏啊!” 这会儿高大爷翻动一下炒锅,把豆腐翻了个面,继续翻炒,一边翻还一边用勺子从锅底推,这样豆腐会更碎,也更容易让表面的蛋液凝固炒干。 等到豆腐完全变成金黄色,甚至不少地方已经有些发焦的感觉,说明豆腐已经炒好。 他顺着锅边烹了一些生抽,又调入一小勺食盐、白糖以及胡椒粉。 快速翻炒后,将切好的葱叶倒进去,翻炒两下出锅装盘。 一旁的贺家顺说道: “这种是干炒法,另外还有一种加花椒水的做法,那样做出来的豆腐更软嫩,适合配米饭,这种干炒的,适合卷饼或者下酒。” 他讲解的时候,林旭在心里默念一声: “今天既然师父出手,那怎么也得学一波……使用烹饪学习卡!” 第七百五十八章 好美味的鸡刨豆腐!烤鸭上新,感谢师父保驾护航! “消耗一张完美级烹饪学习卡,获得完美级东北菜品——鸡刨豆腐。”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物品栏中最后一张烹饪学习卡随之消失。 本来林旭应该用这张卡学习一道高难度菜品,但师父好不容易出手一次,不学一下说不过去。 而且这应该是鸡刨豆腐被创作出来后最高光的时刻,钓鱼台前总厨师长、中华烹饪协会现任总理事长亲自下手,值得学习。 林旭闻了闻豆腐的味道,香味浓郁,不用尝就知道非常美味。 贺家顺说道: “做这种菜,就得用东北笨黄豆榨的油,颜色更黄亮,更香。” 菜系不同,用的油也不一样。 比如川菜徽菜侧重菜籽油,鲁菜粤菜侧重花生油,淮扬菜更喜欢用猪油,湘菜的高端菜品离不开茶油,至于东北菜,则是大豆油。 东北不少地区的农作物都是一年一季,春耕秋收,农作物的生长期更长,颗粒更饱满,品质自然也就更高。 除了黄豆之外,东北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品质在全国也都名列前茅。 比如东北的五常大米,甚至成了全国大米经销商竞相蹭热度的对象,热闹程度,堪比大闸蟹圈子里的阳澄湖。 这会儿也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今天人多,干脆安排到了楼上的宴会厅。 很快,炒麻豆腐、鸡刨豆腐、以及今晚的员工餐——卷心菜炖烧rou、虾酱焖花菜等菜品,就一一端了过去。 林旭还亲自做了两只烤鸭,让贺家顺和蔡和平直呼地道。 “真没想到小旭能把烤鸭做到这种地步,完美啊,太完美了。” “原本以为京城的烤鸭市场已经定型,有骗游客的,有走高端路线的,有下沉到平民阶层的,全都相安无事……现在有了林记这条鲶鱼,烤鸭市场怕是会再起波澜。” “起波澜了好,餐饮圈子最怕风平浪静,越是有波澜,从业者才越有危机感。” “……” 大家夸奖的时候,沈佳悦正用勺子吃着高大爷做的鸡刨豆腐。 豆腐细碎,表面炒得金黄,吃到嘴里有种炒鸡蛋的感觉,而里面则是软嫩的豆腐块,一口下去非常过瘾。 “哇,这个豆腐好好吃!” 陈燕用勺子擓了一点送到嘴里,脸上也满是惊诧: “就是,超美味,这啥菜啊?” 林旭用鸭饼卷了一块鸭rou送进嘴里: “这是师父做的鸡刨豆腐,是一道东北菜。” 鸡刨? 这名字很接地气啊。 不过看着这细碎的豆腐,再想想殷州老家养的散养鸡,找虫子的时候确实会扒拉得院子里都是细碎的土块。 从这点来说,还真挺传神的。 就是这名字太接地气,反而给人一种不上档次的感觉。 耿立山说道: “东北取名的特点就是这样,接地气,点题。这道菜要在淮扬菜体系中,肯定会有个很高端文雅的名字,比如黄金豆腐、碎金豆腐,但东北已经返璞归真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 这话让林旭想起了hlj第一高峰大秃顶子山,上次看一个各省最高峰的纪录片,除了xz第一高峰之外,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个大秃顶子山,名字不仅接地气,还很传神,比外地那些附庸风雅的山名强得多。 一盘鸡刨豆腐,哪怕分量比较足,也很快就吃光了。 沈佳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