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第1380节 (第1/2页)
“四百只鸭子,两百斤茶油够吗?” 林旭笑着说道: “这事儿您别管了爸,还是我来准备吧,这样跟老黄走账也方便点。” 四百只鸭子可不是小数目,不适合在家里做。 而店里场地就这么大,再摆腌鸭子的大缸也不方便,所以得先找个适合腌鸭子的稳妥地方,这样才可以大批量制作。 陈燕夹着一块鸭翅慢慢啃着: “这个好办,二楼厨房隔壁是个美术班,最近没咋开过门,好像开不下去了,回头买下来,在厨房那掏个门,把那边改装成腌制间和储物间,厨房原本的储物间让给烤鸭部,顺便把楼上腌制鱼鲊的房间也腾出来,可以再改一个包间。” 诶……扩建? 林旭正在考虑要不要放在自强生煎的车间仓库那边,一听陈燕的建议,立马觉得厨房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场地解决了,仓库也可以更宽敞更大点儿了,还可以改装一间适合做腌制类菜品的恒温恒湿房间。 这么一来,整个后厨都能盘活。 “燕姐这个提议真好,我马上就让静姐把隔壁美术班买下来。” 虽然螺蛳壳里做道场能够凸显本事,但不缺钱的话,还是扩建更有利于店面的发展。 后厨扩建后,营业面积也可以进一步扩大,二楼和三楼都可以向外扩张一部分,包房和卡座的量也能增加一些。 这无形中又能提升店面的营业额,同时也能给新店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又聊了一会儿,约莫鳝鱼粥差不多时,林旭回到厨房,将熬好的鳝鱼粥端出来。 包房里送一小锅,外面摆两大锅,想喝多少喝多少。 崔清远看到这一幕,就忍不住端着大碗过来盛粥了,一边盛还一边说道: “刚刚吃菜都没敢撒开,就为了多喝点粥,这鳝鱼粥真是刷新了我对粥类的认知,超级美味……小粤,这是不是两广地区最好喝的粥?” 粤利粤今天不仅来蹭饭,还跟潘达和强哥在旁边的卡座上直播。 听到崔清远的问话,他说道: “黄鳝粥虽然不错,但最多能在各种粥品中杀入前十,比黄鳝粥好喝的有不少,我觉得最好喝的就是泥丁粥。” 强哥吸溜着将一条鳝鱼rou吃下去,好奇的问道: “啥是泥丁粥啊?泥巴做的?” “不系啦,是海边的一种泥土里生长的软体动物,比海肠短,比泥鳅粗,做成粥味道超级鲜美,比黄鳝粥更美味。” 潘达喝了口粥: “说得我还真馋了,燕京有卖这玩意儿的吗?” “好像没有,只能去特定的海域才能吃到。” 崔清远没想到还有比黄鳝粥更美味的存在,他郑重其事的在手机记事本上记下来,打算暑假到海边尝尝。 身为一个美食爱好者,连泥丁都没吃过,这不是很遗憾嘛。 强哥见暂时吃不到泥丁粥,接着问道: “除了泥丁粥,还有什么粥比较好?” “也挺多的,艇仔粥、及第粥、海鲜粥、毋米粥……想喝粥的话,一天不重样至少能喝一个月。” 终于聊到了南方美食,身为广东佬,粤利粤不厌其烦的给大家做了细致的科普。 其实这些粥北方的粤菜馆也能吃到,但味道的话,多少还是有些差别。 毕竟那边的海鲜捞上来就放入粥里开始烹制,主打的就是一个鲜字,而这边的海鲜,基本上都是长途运输过来的,再加上水质食材等方面的区别,导致最终熬的粥品,多少也有差别。 大家讨论的时候,耿立山突然说道: “其实,京城有一款粥,虽然没有广东粥品名气大,但味道也很独特。” 京城的粥? 大家都好奇起来,虽然北方吃粥比较多,但北方绝大多数的粥,严格来说都在稀饭的范畴,跟南方的粥有区别。 但耿立山开口了,自然不会无的放矢。 老黄好奇的问道: “立山先生说的是什么粥啊?不会是杂粮粥吧?” 耿立山摇了摇头: “不是,是荷叶粥。” 一听这话,崔清远忍不住问道: “把荷叶煮到粥里吗?” “不,是把米粥熬好,关火之后,在粥上面盖一张新鲜荷叶,等粥稍稍温热或彻底放凉时再揭开,那时候粥的颜色会变得碧绿,喝起来有股淡淡的清鲜,配上小咸菜,解暑又开胃,特别适合三伏天。” 他简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