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7页 (第2/2页)
药品符合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国家药品标准的有关规定,不存在混入致癌物的问题。 然而事情到此没有结束,相反,这仅仅只是开始。 即使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澄清和证明,即使在事发后的三天黄金公关时间内,生命制药陆续发布30条信息做出相关说明,称产品安全,但误解和恐慌依旧在民众之间传播着,“生命制药致癌”几个字,在短短一周内传遍大江南北,为企业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根据生命制药年报显示,该报道给品牌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从报道刊出后的十年间,生命制药合计亏损额达到近40亿元。 二十九年前,信息远没有现在发达,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都不见踪影,许多人包里揣的还是俗称BB机的传呼机。 谣言一旦滋生就很难熄灭,各大媒体反应激烈,群众舆论一片哗然。虽然林成周反复辟谣,但输在平日和媒体疏远,媒体影响力低,为人刚直,脾气古怪,无人帮腔,导致流言迅速失控。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句话在遇到谣言时发挥了最大作用,人们在怀疑和恐惧中,对所有产自生命制药的药品敬而远之。 当时的生命制药董事长兼创始人林成周在走投无路之下,一纸诉状将《7日刊》以诽谤罪告上港岛法庭,并索偿10亿港元。 生命制药胜诉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 然而,港岛法庭的法官虽然认为被告严重破坏原告声誉,令原告承担了巨额损失,但法官又认为,赔偿额不能定得太高,否则妨碍言论自由。 最后的判决结果是,生命制药胜诉,《7日刊》赔偿生命制药300万港元,并须赔偿八成诉讼费。 生命制药赢了,但是赢得毫无意义,像个笑话,国内甚至很少有人知道有一场维权诉讼在港岛落下帷幕。 第139章 而这时的“绿荫生物”已经从曾经的“利润王”沦落到年年亏损的地步,再加上新药的开始一直需要投入, 绿荫生物最惨的时候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 新药的开发也不得不停止, 开发新药的1.5亿人民币投入都像投进了水里,绿荫生物陷入即将破产的地步。 一年后,林成周留下一封锥心泣血的遗书,在金顶跳崖自杀。 他的死被压了下来, 直到三年后才突然爆发。 “原来是谣言啊。” “真可怜。” “听说当年家里的药全是生命制药的。” “我好像也和别人说过生命制药致癌……为了表达歉意,我去买盒感冒药吧。” 人心是善变的,然而人们的歉意也改变不了既成事实的结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