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6页 (第1/2页)
“这田里真能养鱼?” “切! 小孩子家家的玩意你们能信,要是真能养鱼,以前怎么没有人养。” “就是这鱼会吃稻子的,水稻地直接改成鱼塘好了。” “别的不说,上次我看到有一条十来斤的大鱼跳上来。” …… “小先生,你来了!” 一个汉子客客气气地迎着吴静香。 “波叔。” 吴静香应了一句,便看着水田里的稻子,金灿灿的一片,甚是喜人。 “今年的稻子产量不受影响吧?” 吴静香关心地询问道,因为稻田要养鱼,挖鱼坑、鱼沟,占有一些稻田的面积。 “小先生,你放心。 我们今年的稻子看着虽然少了一些,但是今年的稻穗比往年的多,又饱满,这粮食的产量,说不定比往年还高。” 波叔脸上满是喜悦之色,“我刚刚下田看过了,错不了!” “那就好!” 吴静香听着他的话舒心了不少,她寻了一处地,直接坐在田埂的草上,看着他们放水捉鱼。 稻田里养鱼,看着简单,其实也废不少功夫,首先在水稻前期,为了防止鱼吃食嫩秧苗,他们得用竹条编成栅栏,围在鱼坑的周围。 还有挖的鱼沟深度、宽度都是有一定的要求,每天还要给田里的鱼投放食物。 这样忙活一通之后,好处也不少,比如这挖的鱼坑可以抗旱,到了旱季之时,鱼坑里的水便可以直接灌溉水稻。 鱼活动的时候可以疏通水田,让水田更有肥力,让水稻增产。 也幸好师父是一个大地主,有足够的地让她随意折腾。 当初她提出水稻田里养鱼,村民都说她是异想天开,那些个佃户更是叫苦连天,就差指着她的鼻子骂娘了。 郑文仲却力排众议,力挺自家的小徒儿,水田随意怎么搞,徒儿高兴就好。 至于佃户,郑文仲允诺他们如果今年的产粮大批减少,会按往年的粮食支付给他们。 地是他的,他没意见,别人也不好发出其他的声音。 郑文仲近几日又被好友请去喝茶,不在郑家村。 吴静香搞这个水稻田里养鱼也是帮自家的大哥打开在夏邑的局面。 大哥这两年没少受士族的掣肘,许多政令难以施行。 他们也许欺负大哥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或许又欺负他没有强大的背景,又被齐皇厌恶。 有了这个水稻养鱼的技术报到京城,应该算得上是大哥的一项政绩,至少过了两年政绩考核。 “哇! 好大一条草鱼,看着至少十斤。” “里头还有鲤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