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章兄妹想得远,春种思秋收 (第2/2页)
会节约不少人力物力。” 刘雨儿道“三哥,你想的太简单了,我若是多种白叠子,一边收一边就可以卖了。可是粮食作为军粮,必须入库,这需要无数仓库、人马。我算了算,我今年只能先建仓库了。” 刘青石说“meimei,新城靠近边境,从新城往内陆和北疆各地运送白叠子,成本太高。我们还是应该在北疆各地推广白叠子才是。何况,新城靠近边境,客商来往过于频繁,只怕不妥。你还是要多思量思量。” 刘雨儿听了不由蹙眉,三哥之言有理,客商多固然有利于新城的发展,可是隐患也不少,自己还是要再想想办法才行。 刘青石继续道“meimei,新城和江南不一样,就是粮仓你也可以考虑地下粮仓。” 刘雨儿翻了一个白眼道“三哥,就是这地下粮仓也要人建的。” 刘青石无奈地说“meimei,你做事不能只考虑新城,时大人是两府之主,你不妨也问问时大人的意思?” 刘雨儿不禁笑了,自己还真是狭隘,青州可是北疆的粮食集散地,怎么会缺粮仓?!她想了想皱眉道“三哥,那个时大人是个酸儒,我若是去青州找他,他必然不喜,若是招他前来,也是不妥。我还有不少事情要找他商量,书信也说不清楚。” 刘青石笑道“meimei,你怎么越来越笨了?你随便搞一个仪式请他过来一趟就是。” 刘雨儿思索了一会儿,笑道“我有主意了,我明日就派人去请他。” 过了两日,时韫之果然来了。 他施礼落座后,拱手说道“郡主有意在新城广建务实堂,功德无量,下官钦佩!” 刘雨儿微笑道“时大人过誉了,吾等既受百姓供应,理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古人云‘一树百获者,人也’,可见育人者,国之百年大计也。” 时韫之点头道“郡主所言甚是。不知郡主如何打算?” 刘雨儿说“以本郡主之意,务实堂当以‘务实’为主,教授孩子习得《三字经》等启蒙书籍即可,以传授孩子农耕之道、做人之理为主,教书先生只要人品方正、能读通《齐民要术》等农事即可,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时韫之对下马的务实堂略知一二,对此也无异议,就问道“郡主,下马有务实书院,不知新城能否再建一家务实书院?” 刘雨儿摇头道“时大人,书院好建,先生难寻。” 时韫之默然。 刘雨儿说“时大人,吾等不妨先建务实堂,日后若是能寻到先生,再建务实书院不迟。” 时韫之点头叹息,如今想在新城寻一位名师着实不易。 “时大人,本郡主思虑再三,务实堂就由州府出面兴建,章程亦由州府决定,不知是否可行?” “郡主放心,下官必当亲自督办此事。”时韫之心中好奇郡主今日好生奇怪,这样的事情若是往日,一封书信就完了,为何偏偏要自己走一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