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章 眼馋心热 (第2/2页)
块山药桂花糕吃。 周胤绪淡笑着开口道,“彭大人这句话,倒让我心生感慨。” 彭平康微笑道,“为何?” 周胤绪亦微笑道,“家父尝与我说起彭大人,提到彭大人的为人处世时,特特称赞了一句‘刚直而不要强’,我来琅州之后,时时谨记此言,却未曾想,彭大人今日竟为一局牌‘要强’起来了,”他作势叹息道,“我真为彭大人不值。” 彭平康扬了扬嘴角,微笑道,“周大人为我不值,我亦为周大人不值呢。” 周胤绪眯了眯眼,道,“彭大人何出此言?” 彭平康淡笑道,“上回我邀周大人来打牌,周大人以‘家规禁赌’为由婉拒,而今日,周大人竟自己巴巴儿地来了。不知,我是该夸周大人一句‘刚直’呢,还是该赞周大人一句‘不要强’?” —————— —————— 1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代称霸的事情,您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的,所以没有传到后代来,我也没有听说过。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说。那我就说说用道德来统一天下的王道吧?” 宣王问“道德怎麽样就可以统一天下了呢?” 孟子说“一切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样去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了。” 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吗?” 孟子说“能够。” 宣王说“凭什麽知道我能够呢?” 孟子说“我曾经听胡告诉过我一件事,说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您看到了,便问‘把牛牵到哪里去?’牵牛的人回答‘准备杀了取血祭钟’。您便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到处死刑一样。’牵牛的人问‘那就不祭钟了吗?’您说‘怎么可以不祭钟呢?用羊来代替牛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宣王说“是有这件事。” 孟子说“凭大王您有这样的仁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认为您是吝啬,我却知道您不是吝啬,而是因为不忍心。” 宣王说“是,确实有的老百姓这样认为。不过,我们齐国虽然不大,但我怎么会吝啬到舍不得一头牛的程度呢?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所以用羊来代替它。” 孟子说“大王也不要责怪老百姓认为您吝啬。他们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里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况,大王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宰杀,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宣王笑者说“是啊,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了。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过,老百姓这样认为,的确也有他们的道理啊。” 孟子说“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区;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rou。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孟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rou。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2《论语》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