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贷关窍 (第2/2页)
是代代相传的世职袭承,端的是水泼不入、针插不进。即使偶有想有所作为的县官上任,但手上无财,兼之手下无人,想收了胥吏在乡里铺的那摊儿,又谈何容易?” 周胤绪奇道,“既为得一乡一县之‘父母’,如何会无财?” 宋圣哲笑道,“这县官的‘财’,大多都来自县城里的财主、僻乡下的缙绅,周大人且想想,咱们进文府,都免不了腹诽几句小气呢,何况那小小的县官?”他顿了顿,又道,“再者,这县官虽小,但毕竟披了一层官皮,该有的来往交际一样不少,真仔细盘起账来,他们还没底下的衙役手头宽裕呢。” 周胤绪闻言,微微叹了一口气,道,“……是啊,县官虽为一县之长,但在乡里,也实在说不上什么话罢?” 宋圣哲道,“不错,因此,彭大人的‘军储’,对这些县官来说,真可谓是‘及时雨’了。”他微笑道,“县官手上有了放贷的钱粮,又有了收利的名头,往乡下招得愿意为‘官老爷’放贷收利的‘吏托儿’还不是手到擒来?” 周胤绪道,“可……那原来当职的胥吏,岂不是就……” 宋圣哲笑着接口道,“对,俗语说‘一山不容二虎’,这同一个乡里,也不会只有一户大姓人家——即便是一家独大,那攥着钱的县官也有本事叫他们‘兄弟分家’。” 周胤绪依然有些疑虑,“胥吏虽无德,但毕竟也管着一整个乡的事体,怎会被这几个小钱就挑拨开了呢?” 宋圣哲道,“一则,彭大人定的‘利息’虽算不上多,但也不能说少,除此之外,还定了一小部分专留给县官的钱。这读过书的缙绅或许不把这些蝇头小利放在眼里,但乡里人眼皮子浅,为着小半亩地大打出手的比比皆是,何况这天上掉下来的利钱?” “二则,‘收息’一事虽小,但牵扯的职权却不小。往常县衙派给乡里的,不过就是征丁、收税这两样好处,这陡然又凭空添出来一桩‘不足为外人道’的肥差儿,保不齐就是‘易权’的前兆。众人的猜疑心一起,还不用旁人吹风,他们自己就能撕扯起来,那么,这县官的位置,不就好坐多了吗?” 周胤绪听了,不由感慨道,“让恶虎自己在笼子里抢食儿……这样的法子,真亏得彭大人想得出,也真亏得彭大人能做得出。” 宋圣哲微笑道,“是啊,幸亏彭大人想得出、做得出,我来瑁梁上任的时候,这琅州各乡的胥吏已大多分了两拨儿,形成‘丁、赋分治’的局面。托了彭大人的福,各乡的县官才能现管住乡赋,我们现下征税,才比其他州体面多了呢。”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赋税的油水少了,胥吏们便难免往征丁上大做文章,因此,如今一有征民夫的差派下来,我们就免不了要往乡下多走一遭儿。” 周胤绪闻言,不由笑道,“我明白了,就因彭大人的这番功夫牵扯得‘经手人’太多,两位大人才对彭大人高看一眼的罢?” 宋圣哲微笑道,“啊,也不全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