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六章 嗟来之食 (第2/2页)
的‘拳拳爱子心’指的是父亲待五弟呢?”他笑道,“其实,儿子想说的是,内宫虽有贵妃照应,却难免势弱单孤,若是五弟能助四皇子得圣上青眼,那么儿子与三弟,自然亦更……” 徐广接口道,“和厚。” 他唤了一声徐知温的字,接下来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像是欲言又止,又像是万语难叙。 好在徐知温一向体贴,见状也不着恼,依然温声笑道,“四皇子的事,儿子自会想法子办妥的,父亲且安心就是。” 这下徐广是应下不是,不应也不是,他正左右为难间,又听徐知温补充了一句,“不过内宫诸事,外臣终究不便涉及,儿子知道父亲心系五弟,但此事若想一劳永逸,必须从长计议。如今宫中形势不明,想来,四皇子入学后,尚要委屈五弟一些时日了……” 徐广忙道,“不急,不急,”他说着,又觉得自己应得太快了些,显得心虚似的,于是便放慢了语速道,“左右弘文馆就在门下省旁,虽说是在宫禁之内,但离外朝也不算太远,前后左右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你五弟在那儿,出不了什么大事,你也实在不必cao之过急。” 徐知温微笑着应下了,“父亲说得是,弘文馆毕竟是在宫禁之内,即使有人想妄生是非,也要顾忌圣上的脸面,因此,五弟在四皇子身边,断断是出不了什么大事的。” 徐广点了一下头,“和厚,你行事谨慎,我对你,从来都是很放心的。” 徐知温微笑道,“是,儿子知道,在父亲眼中,儿子比三弟与五弟都要谨慎许多。” 徐广点了点头,决定将这个话题就此揭过,“说到‘谨慎’二字,倒让我想起彭寄安了,”他似不经意般问道,“怎么近日都不见你与他传信了?” 徐知温道,“正值秋收,想来地方忙碌,不比儿子在家清闲。” 徐知温的语气十分平静,却让徐广莫名心中一酸,“和厚,其实,你若想做官,我自可以上奏替你求一份恩典……” 徐知温躬身道,“多谢父亲美意,只是,”他直起身,郑重道,“儿子不愿。” 徐广轻轻地叹了口气,道,“我没有别的意思,和厚,我只是可惜,你若是能做官,必定做得比彭寄安好上千百倍。” 徐知温低头道,“是儿子无能。”他顿了顿,道,“民间有俗语说,‘贫者不食嗟来之食’,儿子深以为然。” 徐广道,“这不过是些穷措大的愤懑之辞,”他温声道,“《礼记》有云‘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可见,于儒教之中,‘食嗟来之食’并非有失体面,你既已熟读‘四书五经’,便不应执拗如此。” 徐知温微笑道,“父亲,《礼记》所载故事,为黔敖于大饥之时奉食贫者,此乃上善之举,故曾子闻而叹之。而如今父亲欲求皇恩萌子,乃是不猒求索,落在旁人眼中,难免会说父亲竞进贪婪。儿子若为一己私利,让父亲妄得恶名,岂非大不孝也?” 徐广似乎还想开口再劝,就听徐知温接着微笑道,“再者,皇恩浩荡,可得而不可求,如今这般情势下,即使父亲为儿子求得一份萌恩,亦是‘扬汤止沸’,于大事无益矣。”他说着,恭敬地作了个揖,“儿子言尽于此,望父亲三思而后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