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七章 尧臣咏秤 (第2/2页)
。” 周胤微听了,似乎也并没有很高兴,只是礼貌地回道,“承文翰林吉言。” 文一沾将周胤微的文章放到一边,伸手又新铺开一张纸,似乎是想给周胤微写几句文评,他刚拿起笔,就听周胤微开口吟道, “‘秤锤盘巨石,藏重亦藏轻。 待出持衡手,一匡天下平’。” 文一沾执笔的手一滞,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来看向周胤微。 周胤微见状复转过头去,语气淡漠,“若要我来解,文翰林桌上的这架秤,应是这个意思才对。”他神色淡然,“文翰林方才,似乎想说这天平秤不过是商贾器具、小儿玩物,但依我看,尊翁以此物作‘登科礼’赠与文翰林,显然,是对文翰林寄予厚望,文翰林可莫要……” 文一沾接口道,“周公子果然有心,”他微笑道,“只是经典义理之说最为无穷,以故解释,自汉至今,不可概举,至有一字而数说者,乃致众说纷纭,理义难辨,周公子取一物之字而释,颇有穿凿附会之嫌啊。” 周胤微道,“是我才疏学浅,不知这一‘秤’之中有何深意,故即兴卖弄了一番,文翰林可别笑我做作啊。” 文一沾微笑道,“不会。”他说着,视线轻轻掠过桌头的天平秤,又转回到面前新铺开的纸上,“家父若听见周公子这般释物,一定回惊作喜,夸赞周公子出口成章呢。” 周胤微觉得文一沾的口吻中带了点儿几不可察的嘲讽,他刚想再开口补充几句,就见文一沾一边写着文评,一边淡笑道,“家父不比周公子有文采,只是昔年我进士及第时,恰逢家父得了一本梅圣俞的诗集,是嘉祐年间的善本。” “家父翻阅时,适见其中有一首《咏秤》,觉得言辞精妙,意义深远,读来别有一番韵味,故遣家下工匠特制此秤。”文一沾说到这里,滞了一滞,搁下了笔,“……其实细论起来,此秤亦不过是家父一时兴起所制……尔后,随手赠予了我罢了。” 周胤微笑道,“我倒觉得动人。” 周胤微说这话时,文一沾恰好又抬起头来,他虽像方才一样偏过了头去,但从文一沾的位置看过去,周胤微侧脸的线条似乎比刚刚生动了许多。 他确实是真心地在笑的。 文一沾看了周胤微一会儿,抚了抚刚才被搁在一旁的文章,道,“父母爱子之情殷殷,大抵如此。” 周胤微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他默然片刻,复垂下眼帘道,“……梅圣俞的《咏秤》诗……我一时竟忆不起来了。” 文一沾淡笑道,“无妨,周公子既觉得动人,我便在此吟诵与周公子听。”说罢,文一沾移开了覆在文章上的手,随口诵道, “圣人防争心,权衡为之设。 后世失其平,有星徒尔列。 物物尚可欺,铢铢不须别。 将淳天下民,安得必毁折。” 周胤微听罢,微微偏过了头,侧对着文一沾抚掌笑道,“果然动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