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帝_第二百八十六章 唱和答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六章 唱和答诗 (第2/2页)

?”

    纪洵美笑道,“首联的‘仁者’二字,难道不是取了《左传》的掌故?”

    彭平康摇了摇头,微笑道,“此二字并未用典,若要勉强说有,亦不过是取自《论语》中‘仁者不忧’之句。”

    纪洵美微笑道,“原来如此,”她似感叹般道,“是奴婢猜错了彭大人的意思了。”

    彭平康看了她一眼,又偏过头去看诗,“我还以为,你既喜欢孟千驹,一见此诗便会先想到他。”

    纪洵美微笑道,“孟抚台虽为‘仁者’,但与孔圣人所说的‘仁者不忧’依然相去甚远。”

    彭平康问道,“那你说的‘仁者’,又是取自《左传》中的哪一桩典故呢?”

    纪洵美抬眼道,“柏举之战后,楚昭王弃都而逃,逃至郧国时,斗怀欲替父报仇而弑楚昭王,斗辛劝而阻之,随后又护昭王出逃至随国。”她顿了顿,道,“奴婢以为,斗辛的‘仁者’之辞蕴意深远,因此,奴婢见彭大人用‘仁者’二字,便即刻想到……”

    彭平康笑着摆了摆手,“好,好,我知道你说的是哪桩故事了。”他弯着眉眼问道,“我只问你,我作的这首诗,好是不好?”

    纪洵美笑道,“彭大人全诗无一句提及‘梅花’,却字字‘颂梅’,自然比奴婢作的,要好上百倍。”

    彭平康展眉笑道,“那便是很好了。”

    纪洵美微笑应道,“是啊。”

    彭平康伸手抚了一下那张已然干了墨迹的薄纸,尔后开口道,“行了,你先回去罢。”

    ——————

    ——————

    1“安知非仆”

    刘秀还是一个普通百姓时,与姐夫邓晨到别人家去做客,当时大家看到谶书中说“刘秀当为天子”。

    旁边的有些人说谶书所说的刘秀肯定是国师公刘秀。(当时新朝的国师公刘歆恰巧刚刚改名为刘秀)

    可当时在场的刘秀却说“怎么就知道这谶书中所说的要当天子的刘秀不是指的我呢?”

    刘秀登基后的第三年,与邓晨一起谈及往事。

    邓晨从容的对光武帝说“你这仆竟然做到了!”。

    刘秀听后大笑。

    《太平御览》光武微时与邓晨观谶,云“刘秀当为天子”。

    或言“国师公刘秀当之。”

    光武曰“安知非仆乎?”

    建武三年,说故旧平生为忻乐。

    晨从容谓帝曰“仆竟办之”。

    帝大笑!

    2“仁者不忧”

    《论语》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斗怀欲弑楚昭王”

    《左传》楚子涉雎,济江,入于云中。

    王寝,盗攻之,以戈击王,王孙由于以背受之,中肩。

    王奔郧。锺建负季芈以从。由于徐苏而从。

    郧公辛之弟怀将弑王,曰“平王杀吾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

    辛曰“君讨臣,谁敢雠之?君命,天也。若死天命,将谁雠?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唯仁者能之。违强陵弱,非勇也;乘人之约,非仁也;灭宗废祀,非孝也;动无令名,非知也。必犯是,余将杀女。”

    楚昭王渡过雎水,又渡过长江,进入云梦泽中。

    他在泽中睡着了,强盗来进攻他,用戈刺他,王孙由于用背阻挡强盗,被击中了肩膀。

    楚昭王逃奔到郧国。锺建背着季芈跟随着。王孙由于慢慢苏醒过来也追赶他们。

    郧公斗辛的弟弟怀打算杀害楚昭王,说“楚平王杀了我的父亲,我再杀他的儿子,不是也可以吗?”

    斗辛说“君主讨伐臣下,臣下谁敢与他敌对?君主的命令,就是上天。如果死于上天的命令,将对谁仇恨?《诗经》说,‘柔弱的也不吃掉,坚硬的也不吐出来,不侮辱弱者,不畏惧强者’,只有仁义的人能做到这些。

    逃避强者欺凌弱者,不是勇敢;趁别人困难的机会,不是仁义;使宗族灭绝而废祭祀,不是孝道;行动得不到美好的名声,不是聪明。你一定要违反这些,我就会杀了你。”

    4这章里面埋了一个关于书法的小甜梗

    纪洵美作诗的时候,用的是卫铄的“簪花小楷”,而彭平康作“和诗”的时候,用的是“行书”——曾经师从卫铄的王羲之,是以《兰亭集序》,而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自此闻名古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