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二章 北魏改制 (第2/3页)
法,唯立宗主督护,民多隐冒,甚而十家始为一户。孝文帝改制汉俗虽情急莽撞了些,但也是迫于形势,至于赴斋明堂卜卦,亦是题中应有之义。”他看向宋皇后道,“文儿读史不通,皇后理应多加教导才是啊。” 宋皇后低眉顺目道,“是,臣妾也认为,昔年孝文帝于明堂占卜,是不得已之造势举,”她抿了一下唇,道,“只是文儿与臣妾议论此段故事时,仍旧有一事不明。” 安懋扬了扬眉,问道,“何事?” 宋皇后道,“孝文帝于明堂托卦颁令时,群臣莫敢对,唯任城文宣王曰‘不得云革命’,其时,文宣王已然窥破孝文帝迁都改制之念,故出言阻之。然孝文帝还宫召之,竟与其尽言河洛王里、光宅中原之策,却不疑有他。” “文儿读至此处时,因问臣妾说,文宣王既为鲜卑宗室,孝文帝却为何于改制未行前,便同其和盘托出?万一……” 安懋淡笑道,“孝文帝改制既非常之事,自当非常人所知。昔于明堂占卜前,文宣王便已然同孝文帝于皇信堂议论‘子产之法’,并曰‘大同之后,以道化之’,孝文帝心方革边,故而深善其对,至于明堂卜卦之事,不过水到渠成罢了。” 宋皇后微笑着点了点头,道,“圣上说得是,”她柔声应道,“待文儿今日回宫,臣妾必定以圣上之言好生教导。” 安懋笑了笑,道,“无妨,”他又执起宋皇后的手,“文儿天资聪颖,读史常常另有一番见解,朕见此情状,心中甚是欣慰。” 宋皇后心下一松,顺势笑道,“文儿若听得圣上这般夸奖,一定……” 安懋笑着接口道,“朕的夸奖,可没那么容易得呢。”他抚着宋皇后的手道,“文儿读孝文帝改制之举,必定有许多其他议论,方才皇后所说,大约仅是其中一项,若当真想得朕的夸奖,皇后须得细细同朕说全了才是。” —————— —————— 1节闵帝即位后,下诏测试群臣,让魏收起草封禅书,他提笔一挥而就,连草稿都没要。 文章近千言,改动的地方寥寥无几。 这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在天子旁边,他十分激赏魏收的才学,对节闵帝说“即便有七步成诗的才华,也不能超过魏收。” 《北史》节闵帝立,妙简近侍,诏试收为封禅书。 收下笔便就,不立藁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 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2魏收性格急躁,不能公平待人。 过去同他有冤仇的,大多隐去人家的善政美德,不载入史册。 他写史时常洋洋自得地说“你是个什么样的小东西,敢同我魏收作对!我的史笔要抬举你能让你上天,要贬低你能让你入地。” 因为贵族子弟议论认为魏收撰述史书不公平,文宣帝便命他在尚书省与贵家的子弟儿孙们一起共同讨论。 前后投诉史书问题的有一百多人,有人说遗漏了他们家的世系职位;有的说他的家人没有被记载入史;有的说书中有随便诋毁的地方。 文宣帝早先就看中了魏收的才学,不想加罪于他。 这时,太原的王松年也批评魏收,和卢斐、李庶一起获罪,各被鞭打,流配在街巷市坊,卢思道也被罪罚。 然而,终因众口铄金,议论纷纷,朝廷下令命《魏书》停止传播发行,让群臣们共同商议。 允许史书中牵涉到家事的人进入史局,不真实的地方可以陈述吁请。 于是,贵族子弟众口传扬,称《魏书》为“秽史”,投递诉状的人一个接一个,魏收应接不暇,无法抗拒。 这时,左仆射杨愔、右仆射高德正二人权倾朝野,与魏收关系密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