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四章 卧冰求鲤 (第3/3页)
正则叹了口气,道,“都说好了,还能怎么办?我想过了,不如就让那秀才先教上一段时日,我再四处打听打听,看看还有没有合适的人能来咱们乡教书的。” 佟正旭垂头道,“唉!只能这样了。” —————— —————— 1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 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 俗信,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 2“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 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晋书》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 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母又思黄雀灸,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 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3真·卧冰求鲤 王小波《知识分子的不幸》中国的人文知识分子,有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总觉得自己该搞出些给老百姓当信仰的东西。 这种想法的古怪之处在于,他们不仅是想当牧师、想当神学家,还想当上帝(中国话不叫上帝,叫“圣人”),可惜的是,老百姓该信什么,信到哪种程度,你说了并不算哪,这是令人遗憾的。 还有一条不令人遗憾,但却要命你自己也是老百姓;所以弄得不好,就会自己屙屎自己吃。 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这一节上从来就不明白,所以常常会害到自己。 在这方面我有个例子,只是想形象说明一下什么叫自己屙屎自己吃,没有其他寓意 我有位世伯,学生把他驱到冰上,说道 我们打听清楚了,你爸今儿病了,要吃鱼——脱了衣服,趴下吧,给我们表演一下卧冰求鱼 ——我世伯就此落下病根,健康全毁了。 当然,学生都是混蛋。 但我世伯也懊悔当初讲得太rou麻。 假如不讲那些rou麻故事,挨揍也是免不了,但学生怎么也想不出这么绝的方法来作践他。 他倒愿意在头上挨皮带,但岂可得乎…… 我总是说笑话来安慰他你没给他们讲“割股疗亲”,就该说是不幸之中的大幸,要不然,学生片了你,岂不更坏? 但他听了不觉得可笑。 时至今日,一听到二十四孝,他就浑身起鸡皮疙瘩。 我对国学的看法是这种东西实在厉害。最可怕之处就在那个“国”字。 顶着这个字,谁还敢有不同意见? 这种套子套上脖子,想把它再扯下来是枉然的;否则也不至于套了好几千年。 它的诱人之处也在这个“国”字,抢到这个制高点,就可以压制一切不同意见;所以它对一切想在思想领域里巧取豪夺的不良分子都有莫大的诱惑力。 你说它是史学也好,哲学也罢,我都不反对——倘若此文对正经史学家哲学家有了得罪之处,我深表歉意——但你不该否认它有成为棍子的潜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