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六章 允执其中 (第3/3页)
是高皇帝的天下,不是陛下所有的。陛下继承帝系,应当传位给子孙直到无穷。世代相传的大事至关重要,皇上不要随口说!” 汉哀帝默然不高兴,左右之人都害怕。 于是把王闳赶出去,以后不得再侍宴。 《汉书》是时,成帝外家王氏衰废,唯平阿侯谭子去疾,哀帝为太子时为庶子得幸,及即位,为侍中、骑都尉。 上以王氏亡在位者,遂用旧恩亲近去疾,复进其弟闳为中常侍。 闳妻父萧咸,前将军望之子也,久为郡守,病免,为中郎将。 兄弟并列,贤父恭慕之,欲与结婚姻。 闳为贤弟驸马都尉宽信求咸女为妇,咸惶恐不敢当,私谓闳曰“董公为大司马,册文言‘允执其中’,此乃尧禅舜之文,非三公故事,长老见者,莫不心惧。此岂家人子所能堪邪!” 闳性有知略,闻咸言,心亦悟,乃还报恭,深达咸自谦薄之意。 恭叹曰“我家何用负天下,而为人所畏如是!”意不说。 后上置酒麒麟殿,贤父子亲属宴饮,王闳兄弟侍中、中常侍皆在侧。 上有酒所,从容视贤笑,曰“吾欲法尧禅舜,何如?” 闳进曰“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有也。陛下承宗庙,当传子孙于亡穷。统业至重,天子亡戏言!” 上默然不说,左右皆恐。 于是遣闳出,后不得复侍宴。 4“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宋太祖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觉得别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 赵普告诉他说“这是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 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 《湘山野录》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 普对曰“语助”。 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5汉哀帝的“限田令” 汉哀帝继位初期,以左将军师丹代替王莽担任大司马辅佐朝政。师丹一上任就向汉哀帝提出限田限奴的建议,企图使汉家摆脱厄运。经过群臣讨论,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等制定具体规定诸侯王、列侯、公主、吏民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诸侯王的奴婢以二百人为限,列侯、公主一百人,吏民三十人;商人不得占有土地,不许做官。超过以上限量的,田蓄奴婢一侓没收入官。 汉哀帝对这一诏令也没有支持,后来他竟一次赏赐董贤两千顷土地,是限田最高额的近七十倍,于是,限田、限奴婢令成了一纸空文。 《汉书》哀帝即位,师丹辅政,建言“古之圣王莫不设井田,然后治乃可平。孝文皇帝承亡周乱秦兵革之后,天下空虚,故务劝农桑,帅以节俭。民始充实,未有并兼之害,故不为民田及奴婢为限。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贫弱俞困。盖君子为政,贵因循而重改作,然所以有改者,将以救急也。亦未可详,宜略为限。” 天子下其议。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请“诸侯王、列侯皆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公主名田县道,及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顷。请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 《汉书》上欲侯贤而未有缘。会待诏孙宠、息夫躬等告东平王云后谒祠祀祝诅,下有司治,皆伏其辜。 上于是令躬、宠为因贤告东平事者,乃以其功下诏封贤为高安侯,躬宜陵侯,宠方阳侯,食邑各千户。 顷之,复益封贤二千户。 丞相王嘉内疑东平事冤,甚恶躬等,数谏争,以贤为乱国制度,嘉竟坐言事下狱死。 6“阴阳不调”是王莽罢董贤的诏书词。 元寿二年六月二十六日,汉哀帝驾崩。 六月二十七日,王莽派谒者以太皇太后诏书的名义就在宫殿下给董贤下诏说“自从董贤入宫以来,阴阳不调,灾害并至,平民遭罪。三公,是皇上最重要的辅臣,高安侯董贤不懂得事物道理,担任大司马不能令众人满意,不能用来击败敌人安抚边远地方。收回大司马印绶,令董贤罢官回家。” 《资治通鉴》六月,戊午,帝崩于未央宫。 《汉书》莽使谒者以太后诏即阙下册贤曰“间者以来,阴阳不调,灾害并臻,元元蒙辜。夫三公,鼎足之辅也,高安侯贤未更事理,为大司马不合众心,非所以折冲绥远也。其收大司马印绶,罢归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