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七章 富而无骄 (第2/2页)
的黑鞑蛮子分得就极好,‘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一官、二吏为先者贵也,是谓其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为后者贱也,是谓其无益于国也。” 徐知恭笑着叹道,“那黑鞑蛮子可真是偏心。” 陆绍江笑道,“这怎么说?” 徐知温笑着接口道,“匠、娼、儒、丐中,唯这‘九等儒’或有应举之才,黑鞑蛮子这样分门别类,岂不是意图断了儒生的根本么?” 陆绍江似讥似讽道,“昔年汉高祖起兵时,尚解儒生之冠而溲溺其中,如今过了这千八百年,二位可当真见儒生断了根了?”他又“哼”了一声,“不过是换了模样再活罢了。” 徐知温笑了一下,道,“那依淮长兄说,现今的‘九等儒’应是何种模样呢?” 陆绍江微微一笑,随后神色稍敛,不轻不重地吐出了三个字道,“教书婊。” 徐知恭一怔,脱口即道,“此称不雅。”他顿了一顿,又带了点儿转寰意味地补充道,“淮长兄莫不是想效仿昔年郦食其之‘狂’乎?” 陆绍江笑了一笑,半似玩笑般地道,“我只是忽然想到,当今圣上严忌私妓,东郡既无妓,‘九等儒’便应与‘八等娼’合而为一。在座皆乃东郡子民,既以黑鞑之规将儒生定为九等,亦应遵循我朝天子律法才是啊。” 徐知恭闻言一愣,一时竟接不上口,他低下头抿了口茶,余光不禁往徐知温的方向晃了一晃。 徐知温笑了笑,刚要说话,就见外头仪门边的一小厮进来通报,说徐知让从宫里回来了。 徐知温蓦地止住了话头,他转头看了陆绍江一眼,见陆绍江并无反对之意,便开口吩咐道,“好,那便请五少爷先来见一见客罢。” —————— —————— 1《论语》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孔子说“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2《论语》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3关于“九儒十丐”的说法 郑思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 谢枋得《叠山集》“滑稽之雄,以儒者为戏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谓其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谓其无益于国也。” 其实按照《叠山集》中之说法,原作者并未说“九儒十丐”是元代定制,相反,他说“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之说,乃是“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的戏谑之语。 而根据元代政府的职业划分来看,元代文献中比较常见的户计有军、站、民、匠、儒、医卜、阴阳、僧、道、也里可温(基督教神职人员)、答失蛮(回教神职人员)、斡脱(高利贷经营商)、商贾、灶(盐业)、船、弓手、急递铺、打捕鹰房等。 因此,所谓元代分全国为十等人之说,本身是毫无根据、不符合正史记载的。 4“汉高祖溲溺儒生帽” 等到陈胜、项梁等人反秦起义的时候,各路将领攻城略地经过高阳的有数十人,但郦食其听说这些都是一些斤斤计较、喜欢烦琐细小的礼节,刚愎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的小人,因此他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不去逢迎这些人。 后来,他听说刘邦带兵攻城略地来到陈留郊外,刘邦部下的一个骑士恰恰是郦食其邻里故人的儿子,刘邦时常向他打听他家乡的贤士俊杰。 一天,骑士回家,郦食其看到他,对他说道“我听说沛公刘邦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你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 骑士回答说“沛公刘邦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 郦食其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这样说。” 骑士回去之后,就按郦生嘱咐的话从容地告诉了刘邦。 《史记》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 後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 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原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馀,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郦生曰“弟言之。” 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