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帝_第三百三十一章 周易爻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一章 周易爻辞 (第2/2页)

得一愣,心下不觉有些慌乱,他沉默半响,小心地答道,“……小臣不知。”

    安懋轻咳了一声,伸出手,将半空的汤碗交给了徐安,一字一顿地念道,“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徐安低头捧着汤碗,他直举着手臂,不敢示意身后的小太监上前接过,似乎是在害怕任何一细微的举动都会打断了安懋的训示。

    宋士谔仿佛也被安懋的这句话震慑住了,他躬着身,用一种微渺却听上去无比谦逊地声音道,“小臣……谨领圣上之训。”

    安懋盯着宋士谔躬伏的背脊轮廓看了一会儿,随即平静了语气道,“既如此,宋卿便跪安罢。”

    宋士谔应了是,复对安懋行了一礼,才低着头慢慢地退出了殿门。

    待宋士谔出了殿门,徐安方慢慢地缩回了手,他捧着半满的汤盏,不知是不是该让身后人接一接。

    安懋仍对着那封折子,头也不抬,“设若宋士谔往后再来求见,你不必来问朕了,直接将他引入清宁宫去见皇后便是。”

    徐安立时应道,“是。”

    这一声应完,殿内一时再无人声,徐安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多言。

    少顷,安懋又开口道,“这银耳百合汤滋味儿不错,”他抿了下唇,带了点儿轻快的语气道,“朕仿佛在周婕妤那里尝过一碗差不多的。”

    徐安忙附和道,“奴才记得也是呢。”

    安懋“嗯”了一声,目光在折子末尾的“范垂文”三字上轻轻打了个旋儿,尔后淡然合起,塞进一旁的“留中折”里,起身道,“想来,朕也有些日子没见周婕妤了。”

    ——————

    ——————

    1《易传》《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易经》大有上九爻辞言“从上天获得祐助,完全吉而无不利。”

    孔子说“祐是扶助的意思,上天所扶助的是能顺大道的规范的人,人们所扶助的是笃守诚信的人。

    履守诚信,而思处处合顺于大道的规范,又能崇尚贤能的人,所以犹如从上天祐助他,如是完全吉利而没有不吉利的了。”

    2《易传》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孔子说“书是不能完全表达作者是要讲的话的,言语是不能表达我们的心意的,那么圣人的心意,难道就不能被了解了吗?”

    孔子说“圣人树立象数的规范,以竭尽未能完全表达的心意,使人因象以悟其心意,设置六十四卦以竭尽宇宙万事万物的情态,复系之以文辞,以尽其所未能表达的言语,又变而通之,以尽其利,鼓励之,激扬之,以尽神奇奥妙的能事。”

    3《易传》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孔子申论之云“君子住在家里,发出善美的言论,则千里之外的人也会闻风响应兴起,何况是接近他的人呢?如发出不善的言论,则千里之外的人也会违背他,而不以为是,何况是接近他的人呢?

    言语是从本身发出,而能影响于百姓,行为是从近处着手,而显现于远处。言行是君子的关键要枢,关键的发起,是光荣或受辱的主宰。

    言行正是君子感动天地之由,可以不谨慎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