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帝_第三百四十二章 庙算难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二章 庙算难测 (第3/3页)

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

    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

    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

    《论语》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5“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言偃,是吴国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

    子游受业以后,出任武城的长官。孔子路过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微地笑了,说“杀鸡何必用宰牛刀呢?”

    子游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有才德的人学了礼乐,就会涵养仁心,爱护人民;普通人学了礼乐,就会谨守法规,容易被使唤。’”

    孔子对随行的学生们说“诸位,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那句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孔子认为子游熟习文章博学。

    《史记》言偃,吴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

    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孔子过,闻弦歌之声。

    孔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曰“昔者偃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子以为子游习於文学。

    6《孟子》孟子曰“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道路在近旁而偏要向远处去寻求,事情本来很容易而偏要向难处下手。每个人只要亲近自己的亲人,敬重自己的长辈,天下就能够太平了。”

    7《孟子》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孟子说“职位低下而得不到上司的信任,是不能治理百姓的。”

    8《孟子》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孟子说“治理政事并不难,只要不得罪那些卿大夫家族就可以了。世家大族所仰慕的,一个国家的人都会仰慕;一个国家的人所仰慕的,普天之下的人都会仰慕;因此就象大雨遍布一样人生规律的教化就会到达四海。”

    9“孝乃无违”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论语》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0《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