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五章 文质彬彬 (第3/3页)
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汲、郑亦云,悲夫! 3“无贵贱而无留门” 郑庄做右内史时,告诫属下官吏说“有来访者,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 他敬执主人待客之礼,以自己的高贵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 郑庄廉洁,又不添置私产,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供给各位年长的友人,而所馈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些许吃食。 《史记》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餽遗人,不过算器食。 4“郑庄行,千里不赍粮” 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他请求给五天时间准备行装。 汉武帝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 郑庄在外人缘虽好,但在朝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明确表示自己的是非主张。 《史记》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5《论语》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6“其文是也,其质非也” 有人问“如果有个人,自己说自己姓孔,字仲尼,登堂入室,伏在孔子的几案上,穿上孔子穿过的衣服,就可以说自己是孔子了吗?” “外表是,实质不是。” “什么是‘实质’呢?” “本身是羊,即使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高兴,见到豺狼就发抖,忘了自己身上披的是虎皮了。” 《法言》或曰“有人焉,自云姓孔,而字仲尼。入其门,升其堂,伏其几,袭其裳,则可谓仲尼乎?” 曰“其文是也,其质非也。” “敢问质。” 曰“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7《论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8彭平康引用的“赠尔秦人策,莫鞭辕下驹”这一句里面的“辕下驹”是拿郑庄的典故来对应前面的话。 元光四年,因灌夫使酒骂座,窦婴与田蚡之争愈演愈烈,汉武帝让两人在东宫辩论,二人针锋相对,互相指责,于是汉武帝向在朝的大臣征询意见,郑当时认为窦婴对,但后来又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去回答汉武帝。其余的人都不敢回答。 汉武帝怒斥郑当时说“你平日多次说到魏其侯、武安侯的长处和短处,今天当廷辩论,畏首畏尾地像驾在车辕下的马驹,我将一并杀掉你们这些人。” 《史记》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后不敢坚对。馀皆莫敢对。 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如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9《论语》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10柳宗元的《掩役夫张进骸》里的这一句“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是取自《礼记》的典故。 《礼记》“古之君子,使之必报。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礼记》“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敞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