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7节 (第4/4页)
迎了过去,切声的问道:“吴师长,情况怎么样了?” 此人正是吴佩孚,刚刚从前线视察回来。他没有急着回话,先把茶碗里的水一饮而尽,随手把军帽丢在了桌子上,长长舒了一口气说道:“前线还算稳妥,只是后勤那边粮食和弹药越来越少,从明天开始必须节俭所有物资,严格的限制支出,否则撑不过五天时间。” ——————————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汉族,山东蓬莱北沟吴家村人,祖籍江苏省江苏常州(延陵郡)。1898年投淮军。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1919年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39年吴佩孚患牙病高烧不退。12月4日,日本牙医受命于土x肥原谋杀吴佩孚,吴在牙医刀下当场身亡。时年65岁。国民党政府追认为陆军一级上将。】 卷六:大国战 第707章,失算与被擒 陈调元哎声叹息一阵,追问道:“吴师长,你说说吧,咱们现在可不能被困在这里。浙江已经完了,刚刚收到的电报闽军正在回师温州,眼见是要腹背受敌,再不想办法那就是活生生的坐以待毙。” 吴佩孚没好气的瞪了陈调元一眼,身为温州镇守使参谋长却只知道让别人想办法,真是让人看不起。一旁的曹锟插嘴问道:“子玉老弟,你怎么搞的蓬头污垢的啊?” 吴佩孚苦笑道:“不瞒三哥说,回来的路上遇到敌人的飞机,盯着我猛追了一阵,我一头栽倒在地上,战马都被打成马蜂窝了。唉,南军果然是了得的很。” 陈调元催促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些话?” 曹锟把烟斗磕了磕,站起身来到吴佩孚面前,认真的说道:“子玉,眼下咱们的处境可不乐观,你怎么看?” 吴佩孚点了点头,表情一丝不苟的说道:“不能再耗下去,我认为应该尽快突围。” 陈调元苦着脸色说道:“问题就是该怎么突围,前面是敌人,后面也是敌人,我们现在可是孤军深入呀!” 吴佩孚没有正眼去看陈调元,迈开大步来到地图桌前,对曹锟说道:“以目前的形式来看,我们突围的唯一路线就是由福安经寿宁,再到龙泉,然后沿着两省边境一路北上,直抵上饶。进入江西之后我们大可与李督军会合,获得一批补给再做其他打算。” 曹锟盯着地图看了一阵,他知道吴佩孚早几天前就在研究突围的路线,此时此刻能有条不紊的说出来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结果。 “龙泉?龙泉上面可就是丽水,我们就这样穿过去岂不是自寻死路?”陈调元说道。 “懒得跟你说。”吴佩孚冷冷的瞥了陈调元一眼。 “你……”陈调元怒不可遏。 “之前收到消息,闽军第一师正在向温州挺进,目前仅仅是在丽水停靠。当我们抵达龙泉时,正好与闽军第一师错肩而过,闽军第一师去了温州,到时候就算发现了我们的行踪也已经慢了一拍,最多紧追我们身后。”曹锟带着笑意说道,他一眼看出吴佩孚的用意,心中很是欣慰,同时也明白为什么吴佩孚昨天不说,一定要等到今天才说,正是在等一个时机。 “不仅如此,一旦闽军追击我军,主动权反而会掌握在我们手里,到时候沿途设伏诱敌,还能趁取闽军轻敌之心。”吴佩孚进一步的说道。 “子玉老弟,真是奇谋妙算,很好。”曹锟赞许的说道。 “事不宜迟,不如马上就着手撤退吧!”陈调元幡然醒悟之后,连忙说道。 “不急,天黑之后再行动才是最好时机。不过为了确保突围顺利,我们必须留下一支人马制造假象,尽可能的吸引敌人。”吴佩孚又说道。 “嗯,也只能如此了,大丈夫当断则断。”曹锟缓缓的点了点头。 下午开始,福安附近的北洋军接到命令开始收拾营地准备开拔,而还在宁德一线坚持作战的四十师两个团却还被蒙在鼓里。直到下午五点钟时,吴佩孚才下令两个团部带领宁德城中部队殿后撤退,至于罗源县前线的几个营则接到坚守作战的指令。 曹锟、吴佩孚带领主力部队翻过寿宁县与浙江省交界的山脉,在荒山野岭里等候后续部队,直到深夜一点钟左右才完成集合,然后继续向北前进。全军一律轻装简行,那些已经没有子弹的士兵直接把枪都丢掉,竭尽全力加快行军速度,务必在当天中午时赶到龙泉。 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北洋军一夜未曾休息,在抵达龙泉时虽然迟了一两个钟头,可毕竟一路上都还顺利,连龙泉县也没有遇到任何敌军驻部。 毒辣的烈阳悬挂中天,士兵们一夜没有合眼,再加上限制物资粮草之后伙食素质大打折扣,刚到龙泉县附近已经累倒了一大片。曹锟、吴佩孚只好下令士兵们就地休息,一边安排人去后方接应掉队的各营,一边又派人进城去搜集口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