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24页 (第2/2页)
非常顺手。 覃川以云戏为曲调母本,走访云城大地多个剧种,编订出《古筝云戏曲集》,云城筝曲初具雏形。 彼时,文化部确定次年要在云城音乐学院召开全国古筝教材会议,作为东道主的云城音乐学院要向此次会议提交古筝教材以供交流之用,学校将这个任务交给覃川,鼓励覃川要勇扛复兴云城筝派,让云筝重新奏响云城大地的使命。 覃川又做了丞相谏言皇帝的梦,梦中,丞相又质问皇帝:“退弹筝而取歌乐,这是为什么呢?” 梦中,覃川化身古代弹筝人,怀抱云筝被驱逐出云城,荒漠跋涉啼血哭泣。 醒来,覃川更加坚定了复兴云筝的信念。 为了能在次年的全国古筝教材会议上交出满意答卷,覃川发奋投入编创云筝新曲的工作中,却毫无进展。 桑蓉带覃川去散心,云城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排遣了覃川的愁绪,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让他在之前的《古筝云戏曲集》基础上成功改编出《云城筝派曲集》。 古筝教材会议上通过专家们的交流、试奏和定级,其中16首选列为音乐艺术院校古筝专业学生的必修和选修曲目。 自此,“云筝归云”成功跨出了第一步。 下一步是创新。 覃川认为只有集体的智慧才能让复兴事业走得更稳,他成立“云筝阁”集结了云城古筝演奏家群体,一起从事筝乐创作。 其间并不顺利,有争议、矛盾和误解,甚至陷害,让覃川陷入困境。 覃川母亲担心儿子处境忧虑成疾,好在桑蓉潜心照顾,让覃川得以安心创作。 覃川和几个有才华的古筝演奏家相继创作出一批具有云城特色的筝曲,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吸引了一批专业作曲家加盟编创行列,还举行了一场筝乐创作比赛,请来尹畅等权威大师做评委,覃川的新曲《春思曲》获得第一名。 覃川的“云筝归云”实践已经进入全新的阶段:加强云城筝乐的理论建设,形成筝乐理论研究。 覃川知道没有筝乐的理论创新,云城筝派就难有立足之地。 云筝两千多年历史中筝学理论竟是一片空白。 覃川利用所有业余时间笔耕不辍,撰写了一系列云筝理论,并在一次沙龙研讨中提出应该创办云城古筝学会,得到众人一致赞同。 在覃川的带领下,云城古筝学会正式成立。 覃川想要办一本云筝杂志,但经费短缺,编辑力量不足。 彼时,覃川已和桑蓉结婚。 身怀六甲的桑蓉把家里积蓄都用于支持覃川的创刊,《云筝》杂志创刊前五期都是油印出版,此后,筝会众人也是慷慨解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