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9章 军人就要听从命令的 (第2/2页)
地,只是注重于接近地和城垣,从而错失了先机。 第三,他在撤退时的安排非常糟糕。因为唐志新考虑自己的名声,将下达的撤退命令足足耽误了一天,失去了突围的最佳时机。而在具体撤退时,他又朝令夕改,加剧了撤退的混乱。 在唯一比较安全的渡江撤退上,他也没有安排足够船只,导致大量部队因为无船可渡,最后全部落入日军手里。 最后造成数万守军被日军屠杀,他唐志新是难辞其咎的。 盯着对方,赵子龙说道“假如真的要撤退了,你是不是坚守在最后呢?” 他知道,一直高喊着誓与南京共存亡的唐志新在命令下达后,最先乘船安全渡过长江脱险的。 “这……” 这下子,唐志新顿时脸红耳赤。 但看到台下的军官都看着自己,唐志新立即恢复了脸色,高声道“当然,如果真的要撤退,我肯定是要坚守到最后。” 赵子龙问道“你说的话,算不算数?” 唐司令咬咬牙“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君子,好像只是动口不动手的吧?” 望了对方一眼,赵子龙挺起身子,正色道“只有真正的军人,从来不用口号,而是要用行动!” 说完,他转身而去。 留下,一地的惊愕。 在离开中华大酒楼的时候,因为孙剑要留在那里开会,所以只有吴新也和王忠赵子龙一起回来。 因为经历过宴会上的事,彼此也熟悉了,所以吴新和赵子龙也就话多了起来。 “赵子龙!你让大家撤退时要听从命令是对的,但不应该说让大家一定坚守南京。”吴新说道。 “为什么?”赵子经有些惊异的望着吴新。 “吴院长!我们兄弟打生打死,为的就是保护南京。你为什么这么说呢?”王忠也是很愕然。 “南京是守不住的。”吴新却是摇了摇头。 赵子龙顿时脚步一顿,怔怔地望着这个脸上有道小伤疤的,深藏不露的国党长老。 吴新望着两人,缓缓地分析道“第一,在地理位置上,南京城处于平原,容易受四面攻击,是易攻难守之地。 第二,这也是人心所向。真正想守南京的人并不多。 第三,自从淞沪会战以来,我们国党的军队受到重创,士气已大不如前了。……” 听着吴新的一番话,赵子龙这才慢慢记起历史上记载的,那些对南京大屠杀南京保卫战的事后分析。 因为当年日军有2个军共7个师团和2个旅团,约有20万人,在一线作战的兵力就达到10万。 如果按照对日军作战的一般规律,那么他们至少要有三倍以上的兵力优势,才有可能与之抗衡。 而当时的南京守军与日军的兵力对比并不占优势,南京的地形又是易攻难守,要坚守南京,在当时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而在宴会上,赵子龙还逼唐志新和那些军官尽量坚守到最后的。 “啊?”一想到这,赵子龙不由脸色一变,脱口而出“这么说,我在宴会上是不是冲动了?” 多谢以下朋友送的推荐票;慈、1676378271、雨青、丹心、淡定、江右。 仍欠三章,努力码字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