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一章 强作解人  (第2/2页)
下如果爱惜人才,不妨黜之于乙科,从县教谕之职做起,方不惊世骇俗。”    “还有最关键的一条,此例一开,奈后来者何?”    “相信这才是王禹玉落他于十一名的深意所在,恳请陛下三思。”    王安石所谓的直授官职,是指进士科除前三人外,其余的人都分配到幕职或者州县,这样的人被称为“选人”。    选人要经过兜兜转转,所谓三任六考,有奏荐和功赏,方能升级到京官序列,得到迁入中高级官员的机会,这一步叫“改官”。    光这一步,对快的人来说,也是七八年,对慢的人来说,那就是一辈子。    老王的意思,苏油这么年轻,花上十年在外边填履历,十年过后迁入京官,那才是刚刚好。    所有人你看我我看你,好特么有道理,老子们又被说服了!    杨乐道拱手道:“陛下,臣附议。”    朱从道也拱手:“臣也附议。”    赵祯没有说话,过得良久,才开口道:“王卿,杨朱二卿,可知去岁汴京时疫,为何消去如此之快?”    王安石说道:“自然是枢府得力,事前让眉山细制防疫条陈……眉山!”    “对,眉山。”赵祯呵呵一笑,用手指点了点身前桌上的试卷:“眉山苏明润!”    “收养孤童,抚之教之,今使自立。”    “游历大理,破解童谣,助擒智高。”    “其后折节读书,中间发明深井之法,使陵盐代淯,安定盐民。”    “用蓝靛之根为温药,眉山京师,救治百姓万计。”    “如今他凭自己满腹才华,取擢高第。弥封卷子,使诸公由衷赞叹。”    “可解封之后,你们却要朕以区区孩童待之,而惜吝一官?那敢问满堂朱紫,宁无愧乎?!”    “诸君,这孩子自幼孤贫,收养孤童之时,可怜他自己也才六岁啊!”    “六岁时就能写诗,朕至今都记得——凤叶镌寒石,龙根透碧苔。性成香自蕴,非待解人来。”    “仁性天生,到今日其香已蕴。朕,等他走到朕的面前,已经等了整整八年。”    扫了众臣一眼:“说不得,只好驳回诸君之议——”    取过朱笔,在苏油的状头上划了一个圈:“容朕强作一次解人吧!”    官家极少用朕自称,一般都说我,今日为苏油用上这个称呼,表明心意已决。    王安石以下诸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不约而同地冒出四个字——简在帝心!    这就没法再劝了,三人只好躬身:“陛下圣明!”    ……    曹皇后在后宫,三月新蚕出来了,后宫要养蚕,以示重视农桑。    一边清理被蚕虫啃食过的桑叶,一边对尚宫说道:“那眉山猴子,成了我皇宋的新科榜眼了?”    尚宫笑道:“可不是,皇后到底是有眼光的。听闻王禹玉,王介甫都想阻止,是官家乾纲独断,硬生生点了苏家孩童第三名。”    皇后皱了一下眉头:“人主喜好,岂能让臣下得知?王珪和王安石,也是为国家着想。这孩子还真是不好安排。”    “要不效仿当年童子科晏同叔,陪宗室再读几年书?”    尚宫微微点头,却不说话。    曹皇后想了想:“算了,朝廷的事情,还是由官家料理。今年的新蚕,看着倒是挺壮实……”    ……    一大早,老太君便让石通驾车,去贡院看榜。    苏油倒是无所谓,反正如今自己已经是进士了,大宋十四岁的进士,掰着手指头细数,活到六十岁,也能熬死四个皇帝。    想想自己都咧着嘴笑了,有薇儿调理,老子以后好好保命,做个五朝元老问题不大。    老太君看着苏油的傻样,不由得叹气:“到底是个心大的……石通赶紧!还磨叽啥?!”    石通从怀里摸出一根黄铜管子,拉开来是一个单筒望远镜:“每两三年一次大热闹,这回有了这个,都不用跟人堆儿里挤!”    老太君抽了他一下:“还在废话!明润有我看着,你倒是赶紧去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