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2章 京台崛起 (第2/2页)
领导点点头,道:“我们的资料不如央视丰富,他们只打算买一部试水,我们也别太招风,也试验着引进一部。老李,你还有什么想法?” “呃,我觉得这个可以。” 李沐从一串《新绝代双骄》、《珍珠传奇》、《烟雨濛濛》等名字上划过,指着文件道:“历史背景,有群众基础,收视率也高。而且凌风来客串的时候,我们聊了聊台湾的影视环境,他专门提到这部剧,应该有保障。” 嗯? 众人纷纷低头,《一代女皇武则天》。 李沐如今面子贼大,讨论了一会,决定先从那边要点片花来看。 “还有件事……” 领导咳嗽一声,道:“以前我们都是当年定目标,当年拍摄。现在生产条件成熟了,提前给你们一个任务。 今年内,把明年的拍摄计划拿出来,要求是长篇连续剧。 《胡同人家》有点取巧,每集才三十分钟,我要那种真正的大长篇连续剧,实打实的。 身为生产大户,这才是衡量实力的标准。你们尽快研究,有事直接跟我汇报!” 散会后。 李沐和郑小龙下楼往回走,满面愁容。 可能成绩太优秀,领导野心大了,誓要带着京台崛起。可下面人难办啊,什么叫大长篇? 拿《胡同人家》对比,意思就是,你至少得搞个四十集以上的。 “老李,怎么着啊?” “我能怎么着,给任务就做呗。” 李沐摇摇头,叹道:“等许非那边完事,我们几个碰一碰。剧本不敢说,起码得拿个梗概出来,不然没法交代。” ………… 魔都,一家学校附近的小吃店。 这学校是《十六岁的花季》片场,许孝文和张俪正在吃早点。 魔都是国库券的主要出货地,价格通常比别的地方高,许孝文跑了几趟,俩人还是碰了面。 很尴尬。你说把她什么? 儿子的朋友?生分。儿媳妇?也不是。 张俪也尴尬,但表现的非常得体,完全对待长辈的态度,“叔叔,您跟着去哪儿?” “去趟盛京。” “回家么?” “看看吧,有时间就回去一趟,你啥时候回去?” “我也快了,下月初……” “叔!叔!” 正聊着,陈小乔大呼小叫的跑进来,手里攥着一份报纸。 “别吃了,有的忙了!” 他压低声音,猛戳一条新闻,“继第一批7座试点城市之后,中央即将在54个城市开放国库券转让业务。” 噗! 许孝文直接喷。 这尼玛7个地方就累死累活,54个得跑死啊……诶?不对。 他转念一想,城市越多,说明可cao作的差价就越多,而且路程近了。许孝文年轻时候可是跑江湖的,跑江湖的曲艺人都野。 当即站起身,“你慢慢吃,我们得走了!” “啊?您,您……” 张俪见二人心急火燎的出门,根本阻止不了,只能无奈摇头。她重新坐下,翻出一个小本边吃边看,密密麻麻全是心得体会。 她跟着来剧组,不知如何入手,只能什么都学。 制片问一问,导演问一问,摄像问一问,场务问一问……努力了解各环节的cao作流程。组里人开始把她当明星,现在把她当劳模,太能吃苦。 白天不表现,夜里也哭过,好在快杀青回家了。 (还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