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7章 提前招揽 (第2/2页)
反倒更相信。 她在九十年代不算大火,却也有名有号。而且形象较好,调教调教还能拍戏,影视歌三开花。 ………… 深城。 1991年的深城依旧很破,一边高楼大厦,一边残破贫屋,对比鲜明。 数年前,许老师来买过衣服,此番最大的感受,一是要边防证了,二是工厂和女工非常多。 80年代,离土不离乡,就地进工厂。 90年代,离土又离乡,进城进工厂。 这两拨为早期的民工潮。 “而每过一天每一天这醉者,便爱你多些再多些至满泻……” 一家酒吧里,陈铭声嘶力竭的唱着《每天爱你多一些》。一首男人歌被她淳厚的嗓音演绎,瑕疵明显,却也有几分味道。 “哗哗哗!” 一曲终了,寥寥掌声。 今天的演出结束,陈铭回后台卸妆,在心里总结着表演得失。 她以前在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去年辞职南下闯荡,仅呆了三个月。 因为深城是粤语歌的天下,她不会唱,也没接受过专业训练,不敢回家,便躲在同学家苦练。 如今再度过来,一场已能拿90块钱,还有了少许听众。 “铭姐!” 一个服务生忽然跑进来,拍下一张名片,“有位客人想跟你聊聊。” “我不陪酒的!” 陈铭瞬间警惕,跟着不满道:“你怎么也干起这活了?” “那人大老板啊,小费就给一百,你看看再说啦!” 她搭眼一瞧,“许非……《渴望》?” 拍电视剧的找我做什么? 陈铭纳闷,随即一激灵,难道找我唱主题曲? 她蹭的站起来,快步跑到卡座区,一个男人在昏暗的灯光中站起身。 “陈小姐!” “许,许先生您好。” 影视和乐坛两个领域,但对她而言已是大人物,小心翼翼问:“许先生找我什么事?” “……” 许非照例打量,个子不高,相貌平平,有点憨。但就是这么个姑娘,在九十年代号称“北辣英,南陈铭”。 “长话短说,我准备搞个唱片公司。” 他直接上干货,“你嗓音淳厚,细腻又磁性,只是欠缺系统训练。我会找专业老师帮你提高,并作为首批主推歌手,对你的定位是‘都市疗伤情歌’路线…… 不用现在答复,到时我会联系你,你有充足的时间考虑。” 巴拉巴拉说完,留下联系方式闪人。 待他走后,陈铭才回过神,别的全然忽略,满脑子都是唱片公司。 “有人要签我了!有人要签我了!” “我刚才没听错吧?” “没错没错,你要出专辑了!” 那服务生也为之高兴,“铭姐加油啊,将来发达了可别忘了我们!” ………… 八十年代,当京城尚在为音乐该不该娱乐化而争论时,羊城的流行乐坛已经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那会京城有崔健的摇滚,西北风,但总体水准没有跟上。到了九十年代才迅速发展,并形成南北对抗的局面。 也是内地乐坛的黄金时期,一度压过了港台风。 许非不记得这帮人的出处,瞎猫碰死耗子找了俩,已经很有收获。 跟着又拜访了几位音乐制作人,李海鹰、陈小奇等等,无一例外被婉拒。人家喝着珠江水长大,在本地极具声望,干嘛跟你去北边? 许老师也无所谓,买呗。 (还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