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_第541章 贺岁片与新影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1章 贺岁片与新影联 (第2/4页)

离在体制之外,是传统与新市场的过渡地带。

    又过了几天,中影召集京城电影公司及五十家影院负责人开会,研究组建院线一事。

    ……

    办公室不大不小,能坐百来人。

    这日,许非早早赶到,随便找了个座位。不多时,人员陆续到来,一个都不认识。

    前面摆着长桌,吴孟臣、窦守方、京城公司的于总。他们事先当然说好了,中影以债入股,进行院线试点。

    “好了,安静一下。”

    吴孟臣试了试麦,道:“会议开始啊,大家知根知底,套话就免了。

    我先说一说,我们的改革方向,是把电影从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经济,现在发行模式改了,放映这块还没有。

    所以我们两家牵头,想搞一个院线联盟,共同组建公司,参与的每一家都算股东。”

    “如果是股东,我们收益按分红算,还是按票房算?”马上有人异议。

    “你先听我讲。

    中影出资30%,京城公司出资55%,剩下的根据你们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总额在一千万以上,没达到的,中影补。

    公司设总经理一名,负责日常管理。

    那院线干什么呢?跟市场对接。以前一部片子,你1号放,我2号放,你放30天,我放40天,都是单打独斗。

    成立之后,我们根据市场反应,可以有效的将一部电影收益最大化,或者及时止损。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我们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原始入股。

    《亡命天涯》都知道,是分账片。国产片也将进入分账时代,比如影院留50%,其中40%算影院收益,10%交给公司,用来经营、宣传等,结余才算盈利。

    盈利再按出资比例分红。”

    “你怎么知道会进入分账时代?”又有人问。

    “呵,一会那个人跟你们谈。”

    老吴指了指许非,继续道:“另一种模式,签约加盟。我们提供培训指导,共享资源,不参与管理,上缴的比例比较高,比如20%。

    二者的概念能懂吧?”

    “……”

    会场陷入沉默,或者说受宠若惊。中影爸爸和蔼可亲,体恤民众,都不适应。

    按他的意思,两家出85%,那每家影院出10万、20万就可以了,大部分票房还给自己,相当有诚意。

    但长期以来的保守思维,让大家心动又却步。

    吴孟臣讲话完毕,待众人消化了一会,示意某人。

    许老师大步上前,笑道:“我叫许非,有听过的,有没听过的,但不要紧,从今天开始,我相信我们会变成很好的伙伴。”

    他再度痛恨没有ppt的时代。

    其实已经有了,微软发布了ppt3.0,投影仪也出了新款,但国内少啊,买这个得用外汇。

    于是他戳块黑板,刷刷刷写了一行:制作——发行——放映。

    “以前发行占大头,两端弱势。现在发行力量缩小,但两端还是弱势。

    这是畸形链条,放映最贴近观众,反而没地位。我们的新院线就是打破畸形,建立以院线为主的供片机制。

    说的再远一点……”

    他又写了几个词:“三位一体,跨地域,城市发展。”

    “别以为电影改革没有模板,模板多的是。因为全世界都这条路子,且证明是可行的。

    第一,将来必然是制作、发行、放映三位一体。制片方可以建院线,院线也可以投资拍片。

    第二,目前最大的困境是地域封闭。其实办法很简单,允许各方资本进入,允许院线跨省,允许发行跨省。

    这两点靠政策,而上头正在研究,逐步放开相关限制。

    第三,院线必然伴随着城市发展,电影必然是强大的精神食粮,虽过程曲折。京城一天一个样,以后人口越来越多,先一步吃rou,晚一步喝汤。

    五十家影院,单打独立还是拧成一股绳?很简单的掰筷子道理。”

    话落,他刷的画了个大叉。

    “这些都是虚的!”

    “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