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77章 苹果派 (第2/2页)
电华。 寡头垄断,制作、发行、放映一体,大肆排挤独立制片、独立影院。后被美国司法部起诉,也就是著名的派拉蒙法案。 此后,院线从制片公司剥离,但大厂仍然掌控着发行网络。随即电视兴起,好莱坞转变模式,采取双层式的“快与慢”发行。 快,指大片。 大规模上映,广告铺天盖地。首映就能达到数千块银幕的规模,跟着又全球同步上映,以最快的速度攫取利润。 慢,指中低成本。 先在纽约或洛杉矶开画,如果评价不错,再不断扩展银幕数。宣发费用会非常节省。 而整个发行网络,又分为几个层级: 第一院线,发行商要跟院线协商在哪些影院投放、投放时间、以什么样的模式投放等等。 第二音像制品。 第三付费电视频道。 第四普通频道。 第五是飞机、酒店、医院、学校这些地方的放映。 第六是周边衍生品。 一部片子,能扒六层皮。 七大全有自己的发行公司,占据市场份额75%以上。不是说别人发行不了,而是指大厂资源雄厚,能铺开到六个层级。 别的中小发行商,可能只达到第一层、第二层。 而独立电影怎么办呢? 只能把发行权交给别人,或者事先谈好,或者参加一些电影节,以期被人看中。 这跟国内不同,国内制片方还能赚到钱,好莱坞却是发行商占据核心,干的龌蹉事不计其数。 大厂会为每部电影成立一家壳公司,专门用来设计亏钱。 比如《哈利波特和凤凰社》,北美票房6.12亿美元,账面上却亏了1.67亿。看看华纳兄弟算的账: 先扣除2.12亿的发行费——自己就是发行商。 再扣1.3亿的广告费——起码一半是给自己的。 再有5700万的利息——也是左手借右手。 再扣掉3.16亿的制片费以及等等……一切都很合理,就是亏损,签了分成合同的制片方一分钱都拿不到。 “我的上任老板就是没经验,落得破产下场。《美国派》是部不错的电影,我们很想看到它上映的那天。” 杰瑞算真情实感了,道:“所以我建议,最好去参加几个电影节……呃,你也清楚,我们都在最底层,也没什么发行商朋友。” “miamiamia!” “谢谢你的提醒,我会留意的。” “不不,不是留意,而是当成最重要的事情。” “miamiamia!” “好好,我明白,你去忙吧。” 杰瑞见他敷衍,叹了口气起身。许非扭头骂:“你特么吃什么呢?” “喏!” 小莫推过盒子,里面躺着一个苹果派。 “……” 许老师神色古怪,问:“味道怎么样?” “松软,温暖,黏糊糊的,不小心会流出来。” 小莫很满意,问:“这玩意还挺好吃,哎,别人怎么没见吃,不喜欢么?” “这个应该叫道具。” “道具?拍什么戏用的?” 单纯的青年很好奇,许非为了满足他,让杰瑞又叫了一份苹果派。 下午戏份开拍,只见男主角鬼鬼祟祟的盯着这份苹果派,先用手指戳戳戳,在中间戳出一个洞。 然后脱掉了裤子…… (还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