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83章 (第1/2页)
冯裤子这本书,写于《手机》剧本创作和开拍之间的间隙,叫《我把青春献给你》。 一版再版,据说热销百万册。因为是娱乐圈的人,有意无意写了很多娱乐圈的事,群众喜闻乐见。 这会儿,他送走了刘振云,独坐灯下,对着铺开的稿纸继续愁眉苦脸。 他78年入伍,在战友京剧团的美术组,84年转业,分到西直门粮库宣传科,号称“西粮太守”。 但是没去,兜兜转转进了电视艺术中心。 冯裤子准备从转业写起,许老师是迈不过去的槛,无论在艺术中心相识,还是后来归到他麾下。 关键怎么写? 他想了一会,撂下一句“抬头望见北斗星”,顿了顿又划掉——这是汪朔章的标题。 苦熬半天,实在没辙,干脆给当事人打电话。 “这么个事,出版社约我写本回忆随笔,里面肯定有你啊!但我把握不准,应该写点什么,你直接说,我心里有个数。” 许非觉得挺有意思。 别的老板天天上报刊,这家世,那拼搏的,自己从没接受过此类采访。他不喜欢暴露私人生活,工作方面还可以。 “谈工作吧,聊聊当年《便衣警察》,你和大钢子夜寻百花胡同找我喝酒。哎,百花胡同不要提。” “我明白,我记着我带了瓶白酒,宝钢在你那儿炒的菜,三个菜。” “哪儿啊,四个菜!宝钢从厨房捡点剩菜叶子,那天还下雪。” “哦对对,那是我们第一次深聊,跟着就拍剧,在夏各庄搭个砖厂,林汝为老太太,少年壮志不言愁……” 过去十几年了,一言一语的把零碎片段拾起,又变得清晰。 通了半天电话,双方皆感慨。 许非再看不上对方,时间在这放着呢。 冯裤子也有了些思路,泡杯浓茶打算深夜鏖战,用力抹了抹稿纸,提笔写下许老师章的标题。 可谓石破天惊,恰如其分: “金鳞岂是池中物!” 顿了顿,又写: “第一次和许老师见面,是在八六年初的一个上午。 那会中心刚拍了部不错的电视剧《凯旋在子夜》,我是美工,跟随仅有42万经费的剧组奔赴前线,算在炮火中得到了成长。 当时还没播出,不知道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我们翻箱倒柜,也仅能拿出一部《四世同堂》充门面。 我记得新年刚过,赵宝钢打听说要来个新人,大家都很兴奋。 中心最早叫京城电视制片厂,经费少任务重,同事都是艰苦奋斗的战友,一起奔着为中国电视剧事业添砖加瓦使劲。 每多来一位战友,就意味着距事业成功又近了一步。 见面的时候,许老师刚打水回来,拎着四个暖壶。那时的他还没像日后那样举足轻重,笑起来也有四海为家的潇洒。 我正在抹桌子。 就模样来说,大高个,皮肤白里透红,大面积白,小面积红,五官都很好看。十几年过去,模样基本健在,只没有那时细嫩。 说些什么已经记不清,只记得我搂头盖脸地欢迎了一番,因为得知他也是美工,有了统一战线的战友。 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