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在宋时_第449章 议治南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9章 议治南蛮 (第1/2页)

    “陛下,南蛮不可一概而论,论及南蛮前臣先说明,南方的广大蛮人中,有生蛮、熟蛮之分。”

    “这点朕懂。”周蕊徽点头,从汉开始往后,少数民族汉化程度的区分一直沿用〔生熟〕,例如生羌熟羌、生蕃熟蕃等…………当然了,不绝对。

    称呼不绝对,但绝对的是少数民族问题,伴随了历代王朝风风雨雨,有过荣耀也有过耻辱。只是随着生产力与科技的进步,新的意识形态打破传统军事战术的桎梏,等过了游牧民族的强盛期,蒙元以后,明清两代,西南少数民族问题逐渐上升取代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有明一代,对内有如壮、播州、奢崇明等之乱,对外有征安南、缅甸。而征缅甸的又不只明,清代亦征,并有大小金川之战…………

    其实抛开表面来看,可以发现一种规律,秦汉隋唐时期,国家的经济重心还在北方,南方要么是荒芜胀气之地,要么是初经开发;另外当时的对外沟通的窗口,无外乎是河西走廊,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连接到罗马,汇通东西方。汉朝人知道西方的尽头有一个叫〔大秦〕的罗马国家,罗马贵族穿着丝绸衣裳知道这是来自东方尽头一个叫〔赛丽斯〕的华夏国家。

    宋朝不用多说,北宋西部边防在关中边儿,南宋直接被人欺负到淮河,但经宋代对南方的大开发,〔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正是在这一时期南移,蒙元还不明显,到明显的时候还要加上大航海时代这个baff,既从明中期开始…………

    明中期,北方,凶悍的蒙古铁骑退化成小偷小摸,南下灭明的战争不如请求朝贡的战争多,同样崛起北方的满清还是特娘的渔猎民族,和农耕民族比一个兼职种地一个全职种地。

    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国际交流窗口改变,南方经济占比率增加,整体都在向南倾斜,于是危机亦向南倾斜。

    拿欧洲举例子,中世纪欧洲舞台的中心在大陆腹地,中欧是主角;大航海时代的欧洲舞台中心是英法西葡这些边缘国家,甚至荷兰都能名列其中。

    上述几百字说明什么?说明科技带动思想,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技。

    好巧不巧,其一,周元取代了蒙元,元还是卡在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上升刚开始阶段,同样是西南大开发的开始阶段。其二,周蕊徽现阶段想重视科技,难度登天!周蕊徽口中科技可以叫做科技,但到其他人口中科技就叫奇yin技巧了,包括周首这类人。

    话题还未结束,贾似道报告着西南少数民族:“国朝湖南道境内蛮人,少有生蛮,经宋室近三百年安抚教化,均识礼仪。愈近洞庭大湖,民风愈与汉民无异。”

    “荆襄重地,荆湖安则江东泰然。是故武穆始,赵宋屡固荆湖,三代辛劳,南蛮不从者,早已作古了。”

    “陛下明鉴,宋为固荆湖,耗费心力不少。”贾似道:“然贵阳道群山、广西道群山,绵绵大山,此两道宋时乃边境,时安南犯边,时有蛮乱,多山地少,远离中原核心,力有不竭,故少传教化。”

    “所以贵阳、广西两道,而今几乎是一片空白?”周蕊徽这么理解道。

    女帝说法有误,可思及宋已经是前朝,贾似道到也默认:“朝廷贵阳道情况最差,以旧有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