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1-7册)出版精校版_第82章 《乱起太平山》:下笔有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2章 《乱起太平山》:下笔有神 (第10/13页)

有些像是传说中的阴神,就是客栈那晚君子钟魁的那种,只不过钟魁同时修成了阳神和阴神。陈平安此时随着埋河江风中蕴含的灵气和罡风飘忽不定,身形不稳,远远比不得钟魁阴神、阳神的凝练稳重。

    如果说这个“陈平安”只是个学步稚童,那么钟魁已是登山涉水如履平地的青壮汉子。

    此等异象,裴钱和朱敛都未能有丝毫察觉。

    两个陈平安几乎同时心念微动,心头泛起一个想法,挥之不去。飘荡不已的陈平安转头望了一眼埋河下游,然后盘腿而坐的陈平安睁开眼睛,轻声道:“裴钱,朱敛,你们可能需要帮我守夜几个时辰,我需要在这里练习剑炉立桩,今晚情况不太一样,无法细说。”

    朱敛点头笑道:“老奴的本分事。”

    裴钱一跺脚,哀叹一声,道:“早说啊,我该拿些点心来当夜宵的。”

    出窍离身的那个陈平安,向埋河一步跨出,瞬间就掠出十数丈,直接来到了埋河水面上,像一截木头在水面浮浮沉沉。陈平安停下身形后,适应了这种高蹈虚空的诡异环境,脚尖一点,便会向前漂荡出极远。陈平安身体前倾,在埋河水面蜻蜓点水,仿佛是那御风凌空的山上神仙,或是纯粹武夫第八境的远游境。

    双袖飘摇,御风远游。

    陈平安当下还不清楚,种种机缘巧合之下,这是练气士的阴神雏形。

    脱胎换骨,神气凝合,身外有身,是为阳神,喜光明;一念清灵,出幽入冥,无拘无束,是为阴神,喜夜游。

    夜访水神庙。

    陈平安觉得哪怕只是看一眼都行,去去就回。至于河畔那个陈平安,则闭上眼睛,双手掐剑炉诀。虽然一坐一神游,可是两者浑然一体。出窍阴神所见所感,修习剑炉立桩的闭眼陈平安一清二楚,完全身临其境。

    大道之玄,玄之又玄。

    陈平安直到这一刻才有些明白,为何修行之人会纷纷远离人间,潜心修道,登高望远,想来这些练气士眼中的风景,都已是世外高处了。

    此刻河畔的陈平安看似在修习剑炉立桩,实则继续闭眼观想心中那座长桥。

    比起藕花福地那两次,这次稳固了许多,虽然冥冥之中,依然觉得无法行走其中、渡河而过,但是登桥观河,应该已经做得到了,如果不是身边有朱敛,陈平安会走上去试试看。

    今夜有此观想,既是因为想到了君子救与不救,还是因为想到了度人与度己的关系。

    将裴钱带在身边,陈平安只是要她读书背书,并未说过任何一个自己琢磨出来的道理,看着裴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如对镜自照,陈平安不由自主就会自省。许多书上内容,陈平安自己往往感触不深,不得真意,可裴钱在,陈平安就会想得更多一些,比如君子日三省乎己,克己复礼,慎独……

    读书万卷始通神,妙哉。

    裴钱已经将第一本书背诵得滚瓜烂熟,看来今日夜游水神庙之后,大概可以让裴钱开始看第二本书了。

    读书不在多,只看读进自己肚子有几个字。

    这个不是道理的道理,倒是可以与裴钱说上一说,不过估计她多半只会当作耳旁风吧。

    相传曾经有个僧人,识字不多,结果只读了一部经书,就读成了佛。

    埋河之畔,有两人长掠如虹,身影模糊,一闪而逝,往下游急急而去。他们看到了河边三人后,轻轻点头,就算是打过了招呼。

    等他们消失于夜幕,朱敛才收回视线。

    原来是回了驿馆后,换上道袍的师徒二人,只与姚镇说今夜有事外出,天亮之前就能返回驿站。

    姚镇不会阻拦,事实上也拦不住。两位驻扎在边境的刘氏供奉,就连身为姚家铁骑家主的姚镇,都不清楚他们的根脚背景、师门渊源。姚镇甚至怀疑,这对道门师徒,是不是直接听命于皇帝陛下,既防止北晋大修士刺杀自己,引发边军动乱,同时监督姚家边军的动向,毕竟他还有个刚刚卸任吏部尚书的亲家。

    为此,姚镇私底下还询问过姚近之,是否要与那两位供奉刻意交好,就算不奢望他们庇护未来要在蜃景城开枝散叶的姚氏,好歹趁机结下一桩善缘。

    她并不赞同,说那两人身份特殊,绝不可擅自笼络。臣子服侍帝王,若是君主英明,为臣者的头等聪明,就是连揣摩帝心的念头都不要有,多想无益,不过这只是对姚家这类疆臣而言,天子身侧的近臣,另当别论。姚镇便有些不服气,家族两次命悬一线,若非陈平安两次相救,早就没了,说不定还要被安上一个私通敌国、谋逆篡位的名头,要是如今还想着洁身自好,到了蜃景城,身边已无边军压阵,岂不是更加凶险难测?

    姚镇想起了那个下了马背当文官的郡守门生,一时间心中别扭不已,难不成如孙女所说,以后要经常跟这类小王八蛋打交道?

    姚近之笑言,恰好相反,小姑姑当年嫁入京城后,咱们姚家还想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