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1-7册)出版精校版_第117章 人心似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7章 人心似水 (第15/17页)

跳跳,双袖使劲拍打,如同一只胡乱扑腾翅膀的大白鹅。

    水雾弥漫的宫柳岛,崔瀺留下的那幅山水画卷,已经完全无法窥探。

    若是坐镇宝瓶洲天幕上空的儒家圣人想要看,当然看得到,但是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前提下,如此行径,属于“无礼”,甚至不是道理的理。而这个道理高到成为礼的规矩,恰恰是礼圣当初为自己儒家订立的铁律,专门给儒家圣人施加的枷锁,束手束脚,很好玩。

    事实上,在儒家坐镇浩然天下的漫长岁月里,有过许多惊世骇俗的秘密谋划,诸子百家的,十二、十三境大修士的,妖魔鬼怪山精神祇的,都有,有一部分胎死腹中,但是更多的,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深远的后患。但是这条规矩,雷打不动,依旧牢牢约束着神位上的儒家自己人。

    是不是很匪夷所思?

    不要觉得只有礼圣是如此不可理喻。白玉京,莲花佛国,一样有类似的一条线存在。

    崔东山停下动作,重新盘腿坐在棋盘前,两只手探入棋罐内,胡乱搅动,两罐彩云子发出各自磕碰的清脆声响。

    哪怕看不到宫柳岛的事情,可还是要对荀渊那晚的言行,称赞一句:“姜还是老的辣,刘老成还是嫩了点。”

    崔东山拈出一枚彩云子,重重敲在棋盘上。

    “提点了刘老成。如何选择,既是对一个下宗供奉的心智考验,更是卖了一个好给刘老成。

    “但这些都是小事。如今书简湖这块地盘,随着大势汹涌而至,是大骊铁骑嘴边的肥rou,还是朱荧王朝的鸡肋,真正决定整个宝瓶洲中部归属的大战,一触即发,那么咱们头顶那位中土文庙七十二贤之一,肯定会看着这边,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刘老成毕竟是野修出身,对于天下大势,即便拥有直觉,可是能够第一手接触到的内幕、交易和暗流走势,远远不如大骊国师。”

    崔东山凝视着那枚棋子,冷笑道:“刘老成,所以你对于荀渊的城府,还是理解得太浅啊。”

    当时在藩属岛屿之巅的三言两语,是说给真正的幕后大人物听的,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

    崔东山自言自语道:“第一,荀渊提醒你刘老成。言下之意,其实已经带着倾向性,所以你不管是打死陈平安,还是手下留情,都会感激荀渊。这就叫人之常情。甚至就连我家先生,知道了此事过程,说不定都会感激‘仗义执言’的荀渊。”

    崔东山又拈出一枚棋子,摆放在棋盘上:“第二,不杀死我家先生,他荀渊就在小处,得了风雨飘摇、几无灯火的文圣破败一脉的好感,白白拿到手一份人情。就算是文圣洞察人心,可是事实摆在那边,捏着鼻子也得认,这就是君子之风,读书人,没办法的。”

    崔东山再拿出棋子,随便丢在棋盘上:“第三,才是真正大处的实惠,大到不可估量。荀渊是说给头顶那个打过交道的坐镇圣人听的,更是说给那个差点连冷猪头rou都没得吃的圣人听的。只要起了大道之争,哪怕他荀渊知道陈平安身后站着那个高大女子,一样杀。

    “真以为那个只是交出了一块‘吾善养浩然气’玉牌的七十二贤之一,不生气?当然,不是生我家先生的气,相反,这位圣贤,气量极大,否则当初在老龙城也说不出那样的慷慨言语。但越是如此,他作为监督巡狩宝瓶洲的圣贤之一,对于那个竟敢出剑、想要捅出天底下最大娄子的女子,就越是不满。

    “饶是这等圣贤、豪侠兼备的风流人物,尚且如此。那个给亚圣拎去文庙闭门思过的可怜虫,岂不是更加心里畅快?要对荀渊高看一眼?

    “上宗建立下宗,一向是极难之事。不是钱多钱少,不是拳头硬不硬,而只是儒家学宫答不答应的事情。”

    崔东山视线从棋盘上移开,瞥了眼画卷上模糊的宫柳岛:“刘老成啊刘老成,如此一来,荀渊总共才说了几句话,几个字?最后玉圭宗捞到手的价值,又是多少?”

    崔东山一拍棋盘,四枚棋子高高飞起,又轻轻落下。

    崔东山啧啧道:“修道之人,修心无用?”

    崔东山一挥袖子,四枚棋子砰然横飞出去,怒道:“连同崔瀺在内,你们所有人赶紧去烧香磕头,别让我家先生渡过此次心劫,不然你们一个都跑不掉!书简湖,正阳山,清风城,真武山,桐叶宗,玉圭宗,大骊宋氏,白玉京……”

    崔东山嗓音越来越低,最后神色呆滞许久,冷不丁哀号起来:“崔瀺说得对啊,我家先生,忧患实多!”

    荀渊悄然离开书简湖后,直接去了海上,而不是去最南端的老龙城,御风泛海,以此返回桐叶洲。

    刘志茂和粒粟岛岛主,联袂拜访宫柳岛,两人都停在岛屿千丈之外的湖面上。刘老成只见了后者,让前者滚蛋。

    池水城高楼内,崔东山看得哈哈大笑,满地打滚。

    开心完了之后,崔东山就又愁眉不展,趴在地上以凫水姿态,“爬”到了金色雷池边缘,唉声叹气,真是作茧自缚。

    总得找点解闷的乐子不是。

    崔东山坐起身,往棋盘上丢棋子,盖棺定论,来算一算自家先生遇到之人,起先对他的好感多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