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巧了,我也是剑客 (第14/17页)
最开始的时候,还要更多、更重。 那种感觉,不是先前在略显阴暗的青峡岛屋子里的感觉。当时尚未请出所有阴魂,只要看一眼桌上的“下狱”阎王殿,陈平安在闭眼休憩片刻或是上床入睡之前,就像是心扉柴门外,有无数冤魂厉鬼的那种鬼哭狼嚎,在使劲敲门,大声喊冤、咒骂。 那种感觉,一样萦绕在心扉柴门之外,没有任何埋怨,没有半点谩骂,却像是在轻轻敲门之后,只是说了一句离别言语:“陈先生,我走啦。” 此时此刻。 陈平安骤然间一夹马腹,加速向前,出了泥泞不堪的官道,绕路去往一座小山丘。 驱马上丘垄,高低路不平。 陈平安勒缰停马于丘垄之顶。 曾掖想要拍马跟上,却被马笃宜拦阻下来。 陈平安茫然四顾。腰间有养剑葫和刀剑错,还可以纵马江湖风雪中。 其实呢?孑然一身,无所依倚。 马笃宜和曾掖在丘垄脚下停马许久,迟迟看不到陈平安拨转马头的迹象。 先前拦阻曾掖上去的马笃宜都有些着急了,反而是曾掖依旧耐着性子,不急不躁。 马笃宜最见不得曾掖这种“傻人有傻福”和“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样子,气笑道:“你个没心没肺的,吃饱喝足就万事不愁。” 曾掖只是个胆小嘴笨的木讷少年,就没敢还嘴,而且关键是他自己都没觉得马姑娘说错了。 马笃宜正要接着数落,就见陈平安骑马下坡。 在马笃宜和曾掖眼中,好像这位陈先生的神色不太一样了。 不再心事重重,反而阴霾散尽,还有些高兴? 马笃宜和曾掖面面相觑。 陈平安摘下养剑葫喝了口酒,微笑道:“继续赶路。” 三骑一路蜿蜒北上。 路途积雪深重,化雪极慢,山山水水,几乎不见半点绿意,不过终于有了些和煦日头。 这一路曾掖见闻颇多。 见到了传说中的大骊边关斥候,弓刀旧甲,一位位骑卒脸上既没有骄横神色,身上也无半点腾腾杀气,如冰下河水,缓缓无声。大骊斥候只是稍稍打量了他们三人,就呼啸而过,让胆子提到嗓子眼的高大少年,等到那队斥候远去数十步外,才敢正常呼吸。 还见到了成群仓皇南下的豪门车队,连绵不绝。从扈从到车夫,以及偶尔掀开窗帘窥视路旁三骑的面孔,人人自危。 陈平安停马路旁,等到车队远去,才继续赶路。 在路上看到了一只滚落在地的小箱子,陈平安翻身下马,打开箱子一看,里边装着古籍,随手翻开其中一本,钤印有几枚藏书印,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字体,不同的读书人。陈平安抱着箱子,回首望去,想了想,没有将这只遗弃书箱还回去,暂时收入咫尺物中,继续上马赶路。 马笃宜没话找话,打趣道:“哟,没有想到你还是这种人,就这么占为己有了?” 曾掖难得有胆子说了句打抱不平的言语:“别人不要的东西,还是书籍,难道就这么留在泥泞里糟践了?” 陈平安摇头道:“他们是在逃命途中,哪怕耽搁片刻,都会有不可预知的结果。” 曾掖瞥了眼马笃宜。马笃宜翻了个白眼。 此后一位寄身于狐皮美人符纸当中的女子阴物,在一座没有遭受兵祸的小郡城内,用略显生疏的本地乡音,一路与人打听,终于找到了一座高门府邸,然后一行四位找了间客栈落脚。当晚陈平安先收起符纸,悄然潜入府邸,然后再取出符纸,让她现身,最终见到了那位当年离乡赴京赶考的英俊书生。书生如今已是年近半百的老儒士了,抱着一位酣睡的年幼嫡子,正在与几位官场好友推杯换盏,眉眼飞扬。好友们连连恭贺,庆祝此人因祸得福,结识了一位大骊校尉,得以荣升这座郡城的第三把交椅。好友们玩笑说着富贵之后不忘旧友,并未身穿崭新官服的老儒士,哈哈大笑。 狐皮美人阴物神色黯然,似乎有些认不得那位昔年青梅竹马的书生了,可能是不再年轻的缘故吧。 离开府邸后,狐皮美人阴物与陈平安一起走在寂静的街道上。 陈平安突然说道:“那个孩子,像他爹多一些,你觉得呢?” 女子“嗯”了一声,蓦然开心起来,笑道:“好像是啊!” 离开了那座大骊铁骑根本瞧不上眼的小郡城之后,三骑继续往北。 在一座小县城内,需要停马购买杂物,陈平安走过一间较大的金银铺子,犹豫了一下,仍是转身,步入其中。 铺子里有两位老人、两位少年,都是店里伙计,各自忙碌。 陈平安掏出一枚石毫国官印金锭,折算换成官银和一堆铜钱。 两个老师父都没插手,让各自带出来的年轻徒弟忙活。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市井坊间,养儿子还会巴望着将来能够养老送终,师父带徒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