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1-7册)出版精校版_第125章 吾心安处打个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5章 吾心安处打个盹 (第12/18页)

摆手,示意他们出门游玩便是,不然少不了又要给马笃宜刺上几句。

    只是在曾掖关门的时候,陈平安摘下养剑葫,抛给曾掖,说是以防万一。

    曾掖自然欢天喜地,只是刚一到手,就被马笃宜夺走挂在了她的腰间。

    曾掖没辙。

    陈平安对此会心一笑。

    男子让着些女子,强者让着些弱者,同时又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施舍姿态,可不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这样的世道,才会慢慢无错,缓缓而好。万般道理学问,还需落回顺序上。

    多走一走,就走了那么远。多想一想,就想了那么多。

    有些疲惫又有些轻松的陈平安,就那么趴在窗台上,闭上眼睛,打着盹儿。

    吾心安处即吾乡。吾乡何处不可眠。

    数十里之外的春花江水神祠庙,一位躺在祠庙大殿横梁上啃鸡腿的老人,头簪杏花,身穿绣衣,十分滑稽。这位当年的水族精怪,偶得福缘,被一位观湖书院君子钦点,才得塑金身,成了享受人间香火的江水正神。蓦然之间,他打了个激灵,差点没把油腻鸡腿丢到殿内香客的脑袋上去,一个腾空而起,身形化虚,穿过大殿屋脊,环首四顾,十分慌张,又作揖而拜四方,战战兢兢道:“哪位圣人大驾光临,小神惶恐,惶恐啊。”

    而那个“罪魁祸首”,正忙里偷闲,打盹儿呢。

    道德当身,万邪辟易,神祇让道。

    窗外江水流逝,悠悠千古,陈平安趴在窗台不过眯了一会儿,精神就舒缓几分。这是稀罕事,陈平安已经没有香甜酣睡太久太久。

    曾掖和马笃宜尚未归来,陈平安还是有些担心。

    如他所料,见过了通风报信的章靥,返回书简湖再离开青峡岛,这趟由留下关进入梅釉国,一路上确实影影绰绰,有人远远尾随其后,境界极高,隐藏极深,以至于陈平安也仅是偶尔间心中略有感应,而曾掖和马笃宜从头到尾都被蒙在鼓里,陈平安没有点破,省得他们提心吊胆,容易露出马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哪怕对方没有流露出丝毫善意或是敌意,仍是让陈平安感到如芒在背。

    之前书简湖可以做到这点的修士,屈指可数,玉璞境刘老成不屑如此,老元婴刘志茂不会如此作为。

    大骊宋氏则是不愿意节外生枝,再者陈平安终究是大骊人氏,卢白象等人又都入了大骊版籍,即便是崔瀺之外的大骊高层,蠢蠢欲动,例如那位宫中娘娘的心腹谍子,也绝对没有胆子在书简湖这盘棋局上动手脚,因为这是在崔瀺的眼皮子底下,而崔瀺行事,最重规矩,大骊的规矩,从庙堂到军方,再到山上,几乎全部是崔瀺一手制定的。

    陈平安几乎可以断定,那人就是宫柳岛上外乡修士之一,但头把交椅,不太可能,书简湖事关重大,这就需要他亲自坐镇宫柳岛,所以应该是那拨过江龙中的二三把手,来盯梢自己,伺机而动。不幸中的万幸,对方并不是要直接打杀自己,看来是还没有想出一个不留隐患的万全之策,可一旦出手,必然是雷霆万钧。

    对此,陈平安内心深处,还是有些感谢刘老成,因为刘老成非但没有为那拨人出谋划策,甚至没有隔岸观火,反而暗中提醒了自己一次,泄露了天机。当然这里边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刘老成已经告诉对方那块陪祀圣人文庙玉牌的事情,外乡修士一样担心玉石俱焚,在根本上坏了他们在书简湖的大局谋划。

    不过陈平安依稀觉得,刘老成是一个……妙人,前者可能性更大。

    只可惜刘老成如今也不是最终决定书简湖走势的人物,使得辛苦打造出来的棋盘,与刘志茂、谭元仪,以及与刘老成,两块棋形都毁于一旦。陈平安不得不承认,这副棋盘,就只差没有被人掀翻在地,现在是大骊主将苏高山和那拨外乡修士在以书简湖下棋,包括他陈平安在内,其余人等,全部得靠边站。

    可要说苦心孤诣,劳心劳力,到头来只是白忙活一场,陈平安却不这么认为。

    要不要认命,是需要知命才认命,就像陈平安想要见苏高山,得了颇为跋扈的“滚蛋”二字答复,陈平安就能够坦然接受,因为一趟石毫国之行,亲眼见亲耳闻,加上先前的柳絮岛邸报汇总,对于苏高山,陈平安敢说自己还算比较了解此人的性情,寒族出身,历经苦难,以煊赫战功作为立身之本,这种人身居高位,故而极为坚韧,心如磐石,心境早已类似大修士的问道之心,说不定崔瀺、宋长镜其实内心都对苏高山敬重几分。

    可是到底是一场辛苦耕耘,却劳而无获,当然还是会有失望。

    这一点,与出现在鹘落山的章靥,其实没有什么两样。

    陈平安想要去摸养剑葫,喝口酒,才记起已经给马笃宜拿去挂在了腰间,便坐回桌旁,想了想,干脆拿出那位书癫子县尉的墨宝,将字帖一幅幅摊开,欣赏起来,怎么看怎么喜欢。

    一气贯之,酣畅淋漓,无拘无束。

    这与武夫出拳何异?神采动人,回旋进退,莫不合道。

    这与剑仙出剑又有何异?世间道理总会有些相通之处。

    各幅字帖上,钤印有那位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