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闲凉(妾本闲凉)_第14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0节 (第2/2页)

两处很明显的深色长线。

    于是手指一点,陆锦惜掐着这几页的位置,便翻开来看。

    《反经》

    诡顺第二十七

    韩信初为齐王时,蒯通说使三分天下,信不听。后知汉畏恶其能,乃与陈豨谋反。事泄,吕太后以计擒之。方斩,曰:“吾悔不听蒯通之计,乃为而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

    只看见头几行字,她眼皮就跳了一下。

    这是《反经》里诡顺篇第二十七节的一个部分,讲的是齐王韩信的事。说当初他为齐王时,他的谋士蒯通曾建议他与刘邦、项羽二人争夺,将天下三分。

    可韩信未听,反而助了刘邦。

    后来听闻刘邦忌惮其能耐,这才与陈豨一起策划谋反,结果事情败露,将殒命之时,才后悔没听蒯通的计谋。

    哪里翻得多不好?

    偏偏是在这种地方……

    陆锦惜只觉得一股寒意朝骨头缝里面钻,却是无法制止地想起了当初从战报上看出的那些端倪,让人根本不敢去相信的端倪。

    她又往后看了几行,依旧是诡顺篇。

    后面讲的则是这件事的后续了,刘邦抓捕蒯通,要治他唆使韩信谋反之罪,蒯通却觉自己冤枉。

    秦朝纲吉混乱,既失其鹿,则天下共逐。

    任何手持武器的人,都想做刘邦做的事,只是他们力量弱小,无法做到罢了。

    天底下,所谓“谋士”,十个有八个想让自己的主子谋反,剩下的两个不是正在谋反就是即将谋反……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才翻了将将一页啊。

    陆锦惜已经有一种被吓住的感觉,一时竟有些下不去手,不想再往后翻去了:不管是薛况翻的,还是薛廷之翻的,这背后的意思,总让人有些胆战心惊。

    她尚且还在思索,旁边白鹭的声音便传了过来:“夫人,刚才太师府那边……咦,您怎么了?”

    白鹭先才去收拾妆奁,又出去了一趟,叫丫鬟们烧水煮茶。

    此刻,正端着一盏茶过来,还准备说太师府那边来的消息,结果一看陆锦惜面色不大对,便不由问了一声。

    “没什么,看到点费解的地方罢了。”

    陆锦惜眉头舒展开来,没有说什么,只是眼角余光一闪,一下瞥见了案上散落的几张窄窄的空白花笺。

    于是,一个念头便自然地冒了出来。

    她没接茶盏,只让白鹭放到一边去,却将这案上的浅青色的洒金花笺捡了一张起来,夹在了书中,正好是眼下这一页。

    就像是一枚书签。

    没记错的话,今天下午薛廷之也会来请安。

    想着,她便将书合上,暂时放到了一旁,问白鹭道:“你刚才说太师府那边,怎么回事?”

    “太师府那边是有消息过来……”白鹭这才想起正事来,连忙回道,“大公子刚才派人来府上知会,说今日小公子不必去学斋了,请夫人将小公子送去太师府。”

    “送去太师府?”

    陆锦惜可还答应了薛迟,今日一定要陪他去学斋的,眨眼顾觉非就给换成了太师府?

    她不由得嘀咕起来,又问道:“来的人没说原因吗?”

    “问了,但来人也不知道,只说大公子就这么吩咐的。”白鹭对这情况也很茫然。

    一般学生们都在书斋学堂读书,去先生家里读书的情况不多。

    除非先生就住在学堂里。

    顾觉非自然是个大忙人没错,也的确早就说过他可能没时间总是教导薛迟,但头一天就这么干,还不去学斋,是不是有点过了?

    也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

    陆锦惜莫名想起了昨夜那一封深夜才送来的书单信函,忍不住掐了掐眉心,只道:“既然是要去太师府,可不能像去书斋那样随意了,也不能让迟哥儿一个人去。你去开库,备些给老太师和太师夫人的礼物,不必太厚,我下午带着去拜会。”

    作者有话要说:  *

    短小。

    然而有信息量(挽尊

    ☆、第75章 不敢言

    作者有话要说:  前情回顾:

    *

    1、陆锦惜穿越成将军府大将军薛况的遗孀陆氏,整顿了家宅,重新执掌了中馈,真正掌握了如今的将军府内务。养着四个孩子:

    1传为胡姬所生的庶子薛廷之,是薛况从边关带回,左足有疾,已由杏林圣手鬼手张医治;对女主暗生情愫;疑似十三年前宫变中已死的先皇后之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