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则鸣_第6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节 (第3/4页)

扯唇,半垂着眼,随即沉声说道:“朕问你,卷二第十八条,原文为何?”

    徐三张口便答道:“卷二第十八条:公罪,谓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私罪,谓不缘公事私自犯者,虽缘公事,意涉阿曲,亦同私罪。”

    这话的意思是说,官员犯罪,分为公罪和私罪。所谓公罪,就是因为公事而获罪;而所谓私罪,顾名思义,就是为官之人,因为私事而获刑。依照本朝法律,公罪从轻,而私罪从重。

    范仲淹曾经有言,“作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意即为官之人,应不畏犯上,大胆直言,但是要务求清白,德行不可有亏。

    官家此问,也不过是随口选了两个数字,未曾想徐三竟然真的答了出来。她稍稍侧头,看向刑部官员,那人稍稍汗颜,翻了第二卷一看,才出言称是。

    官家微微颔首,接着话锋一转,直直盯着徐三,又沉沉说道:“你既为讼师,又熟知法理,那朕便问问你,这《宋刑统》中,可有甚么应修正之处?你为人辩讼数年,可曾发觉《宋刑统》中有量刑过重,抑或过轻之处?”

    官家这一问,就是在问她,觉得当今律法是否恰当,有没有甚么需要改正的地方。徐三一听,很是无奈,暗自想道:这《宋刑统》乃是三年前新修的,至于修撰之人,说不定就坐在殿中呢。她若是真提出了甚么真知灼见,就算因此拔得头筹,只怕也要得罪不少官员。

    她稍一垂眸,复又忆起周内侍的遵嘱——不可敬小慎微,亦不可锋芒过盛。

    徐三思及此处,抬起头来,已然想好了如何作答。

    官家其人,虽说喜怒不定,生性多疑,但她却向来以仁爱治世,施以仁政,喜欢把甚么“民贵君轻”、“以民为本”之类的话挂在嘴边。这倒不是她虚伪,而是她统治国家,安定民心的政治需要。

    考试,考的就是迎合出题者的心意。徐三知道,只要自己说出“治平之世,罕用刑法”这八个字,一面拍了官家马屁,夸了这当今天下,已然是太平盛世,另一方面,主张轻刑、简刑,又能为官家的仁政添柴加薪。

    如此一来,今日殿试,她定然是赢定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六个小时,一万三千字,中间还干了会儿别的,我太厉害了哈哈哈

    第128章 金殿试回新折桂(四)

    金殿试回新折桂(四)

    徐挽澜理好思路之后,这便拱拳抬手, 先说了那“治平之世, 罕有刑法”八个字, 定下主旨, 随即引经据典,丝分缕析, 洋洋洒洒, 不见丝毫停顿, 说的在座诸人皆忍不住抬起眼来,紧盯着她,完全被她所说言论吸引了去。

    崔金钗默然低首, 薄唇紧抿,死死攥着手中的毫笔,直恨不得将那笔杆折断。她竭力控制心绪, 稍稍侧眸, 朝着屏风之后,悄悄瞥了过去。

    雕镂木屏风之后, 那男人一袭暗紫色的绣服, 手捧茶盏, 坐于椅上, 长发垂腰, 当真是萧洒出尘,谪仙风度。

    那人静静听着徐三之语,忽然之间, 似是有所察觉,稍稍抬眼,目光冷冽。崔金钗心上一紧,赶忙收回视线,手握毫笔,有些生疏地在纸上录写起来。

    徐挽澜却是不知,先前周文棠说甚么不知殿试题目,其实是又骗了她一回。今日官家所出的几道试题,皆是出自周文棠之手。

    那男人还说甚么要她多加小心,其实他此刻就在殿中,掩于屏风之后,将她这一言一语,全都听得一清二楚。

    徐三娘全然被蒙在鼓中,对于周文棠这番行径,自是不知不晓。她口齿清晰,思绪云骞,虑周藻密,应答如流,官家虽早就晓得她的能耐,可今日一听,仍是觉得赞叹不已,直道周文棠果然有识人之能,这个徐挽澜,他当真不曾看错。

    徐三答过之后,官家心中已经有了计较,稍稍评点数句,接着便随意开口,沉声说道:“诸卿可还有话要问?”

    官家这话,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圣人天子都没话问了,又有哪个不长眼的,敢在这时候开口,压过官家一头?

    徐三收敛心神,只等着宫人引她退下,哪知便在此时,忽闻席间一角,有一略显嘶哑的男声说道:“我还有话要问。”

    徐三一怔,稍稍抬头,定睛一看,却是山大王那小子坐于席间,双腿大开,下巴高扬,微微眯眼,傲然说道:“徐挽澜,我问你,上一回我与你比试,螳螂的那一关,你是怎么赢的?”

    徐三微微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