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9节  (第2/2页)
意思。    原本她就疑惑,谢危这样的天子近臣,一朝离开京城, 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 倘若没个合适的理由,只怕不好。倒是忘了,这人明面上乃是金陵谢氏的子弟, 回金陵祭祖是个再充足不过的借口。    而与她同行,也好解释。    毕竟她离开京城已有两年, 姜伯游要接她回去也说得通。    这人倒是,任何时候都思虑周全……    拿自己当挡箭牌呢。    姜雪宁心里嘀咕,面上却很快答应了一声:“好。”    谢危便道:“这便启程吧。”    姜雪宁本来就没下车,此刻又答应一声,便要钻回车里。    不过临转身时,却没忍住瞅了吕显一眼。    真是,看这人方才如临大敌的架势,搞得她以为是他们无意中犯了谢危什么忌讳,要出点什么大事,让她跟着紧张了一把。    结果啥事儿没有。    这人没毛病吧?    这一眼虽然简单短暂,可吕显何等精明之人?一愣之后,立时回过味儿来,品出了其中的怀疑与不屑,一时真是心里有苦说不出,气得干瞪眼。    也不知是不是觉着这场面有趣,谢危笑了一笑。    吕显更觉闷得慌了。    刀琴剑书都在,一人赶车,一人骑马。    随行的还有先前在观澜楼下看见的那十数名身着劲装的护卫,个个高手,都跟在了两驾马车旁边。    这会儿天天刚亮,城门口笼着一层薄雾。    谢危也上了车去。    一行人就这样大摇大摆地出了城。    诚如谢危所言,倘若他们直奔边关,落入有心人眼中,难免露出端倪,只恐误了大事。所以此行并不朝西北方向的滁州而去,反而是上了去往扬州的官道。    姜雪宁昨晚没睡好,马车上正好补觉。    这两年她出行不少,所以车厢里打造得很是舒坦,倒也没什么颠簸的不惯。    只是睡醒之后,便觉无聊。    一开始还撩开车帘朝外头看看,可江南风光也无非是这样,天上既不会长出树,地上也不会飘着云,看多了便觉得没什么稀奇。    这一路除了赶路,就是歇脚。    人倒有大半时间都在车上。    她只好看书。    毕竟提前也料到了路途遥远,所以带了几本闲书路上看。    可一则车上看书格外费眼睛,二则闲书也不怎么禁读,才过六七天就已经被她翻得差不多了。    “唉,无聊……”    躺在自己车厢里,姜雪宁把最后那本书扔到了角落里,盯着车厢顶上木质的纹理,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掀开车帘一看,外头是衰草遍地。    这段时间他们一路往北,已经走了上千里路,江南的风景也渐渐改变,天气也越来越冷,远山的红叶上都凝了一层薄薄的寒霜。    谢危的马车就在前面不远处。    这一路他们除了在驿站或者客店停下来打尖歇脚,几乎都待在自己的车上,很难碰上面,倒跟不认识似的,话都很少说上一句。    实在闲的时候,姜雪宁偶尔也会想到这个人,思考一下与这个人有关的问题。    比如,她真的知道谢居安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毫无疑问,这人便像是那山上的大雾。    难以琢磨,无法揣度。    他行止有度,甚少轻慢,身上有着与生俱来似的矜贵。纵使她知道他上一世曾造了多少杀孽,又是何等心狠手辣,也很难否认,他的确配得上世人“圣人遗风”之称道。    有时,她甚至会想,当时别馆里对着谢危,她到底是愤怒多一点,还是失望一点?    以势压人,机心算计,一副冷酷心肠,为了保全大局才带着她去边关营救公主,固然让她有一种被人玩弄于鼓掌的愤怒。可往深了去想,未尝不是她对谢危存有希望。    好像觉得他不该那样。    尽管他绝不简单,可姜雪宁潜意识里仿佛认为,谢居安危险归危险,算计归算计,却有自己的底线与原则,绝不与那些真正的阴险小人同流。    盯着前头那辆马车,姜雪宁出了会儿神,待得一股冷风吹到面上,才回过神来。    她想这么多干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