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80页 (第2/2页)
臣不得好死,该男子天打雷劈、九族断子绝孙。” 此言一出,朝堂上雅雀无声。那济国公瞪大了双眼,史弥远、郑清之更是诧异无比,没有人预料到独孤逸会如此回击。 她这一席话,将所有朝堂上常见的周旋、回转都打破,更绝了众人求亲的心思,好在为了这个忠义武学堂,她放弃了诸多权利、甚至放弃了上朝的权利。 理宗皇帝猛然站起身来,哑着嗓子道:“诸卿家要逼迫吾阿姐于何地?”只看他两眼通红,眼眶湿润,声音中带着抑制不住的伤心。 众武将一言不发,齐齐出列跪倒在地。史弥远与郑清之对望一眼,知此事已无寰转余地,且随她去吧,更遑论这忠义武学堂能不能办成尚不可知。 郑清之出列道:“臣提议,忠义武学堂为国育将才,应文武兼备,招生人数宜精宜少不宜多。还请长公主仔细谋划办学方略,确定办学课程。” 此言一出,众臣工出列同呼:“臣附议。” 宋理宗坐下,瞧着朝堂中众臣都低着头,眼中的不甘与愤怒转瞬即逝,他道:“朕允了,着镇国长公主筹建忠义武学堂,所需资费一律由朕内府拨配。” 等众臣再抬头时,宋理宗的眼中,又恢复了那份孱弱,脸上依旧挂着对阿姐的眷恋之情。 作者有话要说: 朝堂线完成~~~ 第172章 元日夜1 若说消息传播最快的,一是学子书堂,二是酒肆茶馆,三是秦楼楚馆,四是贩夫走卒,五是流民乞儿。还有一类往往不传消息,但一旦有消息,往往都是惊天动地的大消息,这些人是守家卫国的、千里征袭的兵将。 几个月前就从襄阳守军传出来个大消息,帝姬带三十日大破金国最善谋的六王爷,吓得那六王爷三魂七魄掉了一半,如今已经是口不能言,疯疯傻傻了。 元日之前,那襄阳大劫的功臣回京受封,听说那和帝姬一起出征回来的十几个人都来了临安参加了元日大朝会,见证了新帝登基。 大朝会结束后,不是众望,又有新的大消息传遍了全临安城,大伙又有了新的谈资:“官家与长公主一心为民,亲眼见到边将浴血奋战、居民流离失所,每每想起百姓疾苦便夜不能寐,官家与长公主一心要振兴朝纲,却被文官大臣们压制,逼得长公主起誓终生不嫁。” 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那长公主是怎样的神仙人儿,却为了我大宋百姓牺牲到如此程度。听说先帝拖长公主以国事,长公主放弃所有权利只换来了一个要求,兴建忠义武堂,为咱大宋培育出千千万万个岳爷爷、韩将军、杨家将,让大宋从此以后再也不怕外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