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科研_第30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1节 (第2/2页)

身回大学房,取了一块木板擦出来,递给台上的青年。

    “用这个,拍一下,壮胆。”

    他提示道。

    下面的众人大多认得墨宗矩子,见他上来立刻就安静了,都眼巴巴等着他训话。

    宁非没开口,只是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台上的年轻人。

    为什么选他上台讲书,一是因为身为编辑的他看到的章节远超普通读者,对人物和大纲的走向也更清晰。另一方面,宁非也是看中了这小子对于故事的极度热爱。

    能在别人家门口蹲一晚上要更新的家伙,能和作者滔滔不绝、从早到晚分析剧情的家伙,能一说起某个人物便眉飞色舞、念叨着像着魔一样的家伙,怎可能吝于分享自己胸中的感动呢?自然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啦!

    那青年接过板擦,抓在手中握了一会儿,然后学着学堂老师的模样,“啪”地拍了一下。

    这一下的声音十分响亮,颇有几分平地惊雷的意思,竟然也给了他不少的勇气。

    他定了定神,放下手中已经被攥城废纸团的报纸,开始讲起了烂熟于心的故事。

    有些事,一旦开了头,便再也停不下来。

    台上的青年讲得两眼放光,台下众人也听得如痴如醉。那青年的声音抑扬顿挫,配合着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简直如亲眼所见一般的真实。

    更别说那块神奇的黑板擦,简直就是搭配讲书的强力道具,总在最精彩最紧张的时候被拍得震天响,听得下面众人心肝乱颤,脑中一片空白。

    当然,也不是完全空白。

    按照宁锯子的要求,讲书的时候适当插入一些简单的文字讲解,从最基本的山、川、雷、雨开始,配合着剧情的走向写在身后的黑色木板上,格外令人影响深刻。

    一页书讲下来,众看客都觉得意犹未尽,心中犹如猫抓狗挠一般的痒,对于黑板上那几个大字也格外印象深刻。

    晚上睡不着觉,便反复琢磨剧情,连带着黑板上的字也记得牢牢的。

    这可比上夜可来的有效率,只要一说起《东山群侠传》,就能想到对应情节中讲到文字,一来二去竟然也认识了不少。

    有了基础,看客们的野心也在滋长。原本只是满足于听人念个故事就好的人,现在竟然也敢自己拿着报纸读一读。这一读竟然不是完全不懂了,囫囵吞枣能看个大概,真是大惊喜!

    眼见着效果超出预期,宁非便把这套路推广到整个边城。

    如今边城居民已然习惯了在工作之余听一段《东山群雄传》,别的地方不敢说,至少边城的识字情况大大改善,许多人还因此萌生了学习的兴趣。

    后世每每说起这段时间,都会称之为知识的启蒙期。

    边城之后涌现出许多大学者、大科学家,其实都是在这时候接受了基本的启蒙,从一本世俗小说《东山群雄传》开始,开启了一个灿烂辉煌的文化时代。

    只是这时候,还没人能想到那样远。

    这本划时代的《东山群雄传》,因为已经积攒到足够的文字量,第一册 单行识字读本已经印刷完毕,即将问世啦!

    第271章

    今日是《东山群雄传》第一册 单行本售卖的日子。一大早, 定安城玄武大街上便停了许多马车,都是附近城镇来的客商。

    如今《定安报》也是边城热门商品之一,销售范围可不仅限于边城, 中原不少世家也都会偷着购置。

    一方面是为了掌握边军和定安城的动向,另一方面也的确是受了上面的内容吸引。世家多有藏书, 可从没有一种文章像《东山群雄传》这样, 虽然遣词造句都是大白话,但却他娘的勾人心思。

    世家郎君是一边骂一边看, 横竖看不顺眼却又喊着真香, 算算时间便暗搓搓地差人去买下一期, 身体无比诚实。

    “去问问,人回来了没有?”

    南郡崔家的五公子崔安,今天一大早就在院子里溜达, 时不时便找常随过来问话。

    如今世道虽然混乱,但得益于陆家船队封锁南江口,中原就算打成一锅粥, 南郡却依旧风平浪静。

    话虽然这样说,可身为陆家的姻亲, 崔家人的心远没有表现出的淡定。

    陆崔两家代代联姻, 这一代的家主陆涛娶了老家主的嫡长女崔映雪,生下了嫡子, 但两家却因为十九年前的龃龉,关系有些一直不咸不淡的。

    崔安是崔映雪的亲弟弟, 陆时己的二舅, 生平最爱看些闲书,搞些奇怪的机关闸盒,是锦绣中养出来的世家子弟, 风雅的富贵闲人。

    他最近的心头好便是这《定安报》上连载的故事,期期必买,对个中的人物角色烂熟于胸。听说边城还有人专门搭台子讲书,这事崔安也想试试,不过他家下人中读书识字的不多,勉强讲起来也是磕磕绊绊,半点都不吸引人。

    “要是得个机会去定安城看看就好了。”

    崔五郎一边扇着手中的报纸,一边自顾自地念叨。

    “能做出这‘纸’的人倒也有趣,轻薄坚韧,匠心巧思,只可惜印了些俗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