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89页 (第2/2页)
公兴传道与寇谦之后返回天宫。 边荒传说看的人很少,选这个也是无奈 我看过的所有武侠小说里,只有这一个时间线是在第一次灭武前后。 魏武帝灭佛原因有很多,除了他信任的手下崔浩同寇谦之达成类似政治合作那样的结盟,寇谦之借北魏自上而下光大道教,崔浩同时也利用道家来推动整个北魏的汉化外。 还有就是当时的寺庙养了诸多僧人,这些人为了进寺庙不惜自残,而寺庙占地铸铜像这些都是再同北魏原本不多的蛋糕里面抢,即便魏武帝一开始是尊崇佛教用佛家的思想来御下,然而当自己的利益被触动的时候又崔浩在一旁不断的煽动,第一次灭佛便出现了。 历史原因很多,小说里,我们就从上面这两个来开展 有没有历史大神,求为大家科普第一次灭佛! 第153章 人间三禅空 十月的江南仍有熏风,十月的平都飞雪将至。 秋冬时节的动物脂厚皮丰正是打猎的最好时机,只见茫茫糙原上糙枯鹰眼急,一只只猎物被人打获。 帐外狩猎回来的队伍里有人猎得好物,其欢笑声让人众人心悦,然而帐内的拓跋嗣心qíng却不在平城,早在六月的时候拓跋嗣的心思已同南征的军队飞向了南方。 为了南征拓跋嗣已经准备了许久,如今柔然安顺、刘裕bào毙正是他是好的时机,即便朝中崔浩等人反对,然而拓跋嗣依旧决议分三路南征,自三军南下之后拓跋嗣心下便没平静过。 偏偏担心什么来什么,侍卫蹬蹬从外面进来:陛下,前线加急,司空将军密奏。 帐中高谈阔论chuī牛皮的声音顿时弱了下来,外面的喧嚣声更显得帐内的安静。 拓跋嗣冷声道,除了太子都退下。 待众人均退下,拓跋嗣手一摊,冷声道:拿过来 是!那侍卫立刻将手中的密奏端着递了过来,密奏上的内容不多,两眼便能看完,只是看完后的拓跋嗣将眉头拧得死紧,久久不曾放手。 六月刘裕率军北伐的时候拓跋嗣还当自己即将同刘裕之间将有一场硬仗,却不曾想内功深厚的刘裕竟在边荒集不知遇到了什么骤然bào毙,刘宋北伐失利又逢刘松新帝登基根基不稳。 拓跋嗣好不容易等来如此良机岂肯放过,当下便点兵南下。 许久之后,拓跋嗣冷哼一声,神色yīn沉的放下手中密奏:倒是我小看了那些人! 拓跋焘见此了然:可是前线进展不顺? 前线进展何止不顺,若不赠并救援只怕还要落败下来。 叫那崔浩给说中了。拓跋嗣叹了一声:司空奚斤的队伍在滑台被阻下来,小小一个滑石却能让我数万大军不能往前分毫。 拓跋嗣的三只南征的队伍本是遥相呼应,如今司空奚斤被拦在了滑石,另外两路必有危险。 拓跋嗣未曾多想便将手中只有北魏皇帝才能看的密件递给坐下拓跋焘,北伐柔然时拓跋嗣虽大胜却被柔然第一高手斛律重伤,现已觉身体大不如从前。 知自己天命或将至的拓跋嗣已开始着手将太子拓跋焘推至台前,这些所谓的密件在拓跋嗣的眼中,身为未来皇帝的拓跋焘自然是看得的:南人擅守,奚斤攻滑台不克致军队士气受挫,如今进退两难需派兵助阵,只能由朕亲往前线。 拓跋焘不赞同道:可父皇你身上的伤不若我带兵前去 无妨,机会难得,此方南征或许是我最后一次亲征,待我南征后再做修养。说罢拓跋嗣陡然想到之前极力劝阻他在此时出兵南下的崔浩,平心而论崔浩的确是难得的人才,拓跋嗣自认不会因崔浩的身份便将其排斥在外,只是拓跋嗣总觉崔浩身上有一股违和感。 这种违和感也是为何拓跋嗣无法对崔浩推心置腹,甚至让拓跋焘私下去清河调查崔浩的缘故:我让你派人去查崔浩的身份,今可确定了? 拓跋焘肯定道:并非他人假替。 闻言拓跋嗣点点头,既然太子查无疑证那便只能说明是他多心了。 帐中的拓跋嗣父子开始讨论御驾亲征事宜的时候,帐外潜伏截话的身影也已悄然离开。 不日,拓跋嗣再次御驾亲征,只是这一次不是往北讨伐柔然而是南下攻打刘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