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亦可平_第441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1页 (第2/2页)


    那司作咳道:“……方族长慎言。”周围有不少职官都听了去,他们脸色一变,虽心里暗自认同,却并不敢表示支持。

    方征也点到为止,他身后一直有飞獾士兵不远不近监督,也全听了去。准备事无巨细禀告夏仲康和逢蒙。

    方征继续往台阶上走,这时候一个身穿黄衣的大人拦住方征,他是负责掌管农田山川的“司泽”,他对方征短短几年之内垦荒青龙岭的经验十分好奇。

    “司泽”大人道,“有些民众越是辛苦耕作,土地里的庄稼却越来越小。越是勤劳打猎,收获却变得越来越少。长此以往,无法常住一地。青龙岭是怎样让人安顿下来的?”

    后世的可持续发展道理,但需要换一种说法告知,方征道:“任何事都不能做极端。粮食是吸收大地的精气长出来的。应该放它休息一段时间再耕作。更不能毁掉鸟兽的巢卵、猎杀母幼崽。”

    那司泽若有所思,“但休耕休猎,人就会没有吃的,又怎么办呢?”

    方征道:“有耕业,牧业,渔业,种植。阳纶不应该担心。”

    司泽道:“只有富庶平安的地方才能说这样的话。阳纶冬天雪大,无法种植和打猎。就算在暖和的春夏,河水湍急,捕鱼非常辛苦。不像青龙岭四季如春、随便就可以采集捕捞很多食物。”

    羡慕容易变为贪婪。阳纶坐落于后世的关中渭河平原。方征知道,在这片平原某处,将诞生一座几千年都熠熠生光的伟大城市。这片富集耕地的中心,将哺育后世最辉煌璀璨的文明。自然资源是绰绰有余的。生产力不够只能是人的问题。但这些长老们却不懂。以为是阳纶气候条件还不够好,打青龙岭的主意。

    方征想到了白雾深处看到的路十五妻子锦七在蚕坊劳作到深夜,“阳纶也可以做到,但要调整产业结构。”

    “何谓‘产业结构’?”司泽官疑惑。

    “农、林、牧、渔,合理安排人口,先让人吃饱,再去织造、雕刻、跳舞。”阳纶的舞坊玉坊织坊都不是第一产业。方征简单道,“产粮食的人太少。”

    司泽官脸色一黯,他以前也想过这个问题,但农时靠天吃饭有好坏,有的时候收成特别好了,没多少人饿死,就觉得这种供应量是没问题的。但其实别说灾年,哪怕是正常年份,粮食都是不太够。国君说那是他们不够勤劳,要劳作更长的时间。为了生存只得如此。

    “阳纶有多少人?”方征问。

    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位白衣珠串的中年职官,他是负责管理人口户籍的“司平”,他刚才全程听到交谈,暗自赞同方征,“五万人。有些事,方族长看得很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