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2页 (第1/2页)
阿清失魂落魄的跪在原地,几个妇人抱着她,不让她去接触充满污秽的尸体。阿清怔怔的在原地,眼眶红肿干涉,却没有泪水。她还没有接受父亲已经死去的事实,明明在昨天,他还好好地…… 抱着阿清的妇人伸手遮住她的眼睛,道“你要想开点阿清,你父亲已经走了,以后你和丈夫过的好,他才能安心。” “安心……”阿清的嘴唇不停颤抖着,重复着这两个字,她猛的站起身来,道“安珍…安珍…我要带他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有一些传说里,清姬的母亲就是妖怪,她后来的的人身蛇尾也是遗传吧。 下面闲鱼要打和尚了 第101章 与三重接壤的和歌山县, 在阴气泛滥人间之前,是有山海果木国之称的美丽地方,而那正是阿清的家乡。作为熊野氏分家,有贵族底蕴支撑, 所得土地肥沃丰饶,使得清次一家虽远离京城, 也依然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 平安时代的女性普遍早婚, 十二岁的阿清已是能够结亲的年岁,作为知名富豪真砂清次的独女, 生的也貌美明艳的她是当地最受瞩目的姑娘。只是清次舍不得女儿, 迟迟没有让她出府结识男子,甚至有招婿的打算。虽平安朝是访妻制,岳家包办男方衣食住行加仕途是正常的事, 可孩子却还是要跟男方姓的。但入赘并未让当地的男子们怯步,每日仍不断有人想方设法往清次府邸传信。 和歌山县不是京都, 没有那么大的规矩束缚, 加上有清次宠爱, 阿清常离开家门, 扮作平民女子的打扮外出游玩。 那一年安珍还只是奥州白河默默无名的小和尚,他头顶带着一层新长出的青芽,满脸的稚气,追在师父的身后,前往熊野大社参拜。他当时的师父与清次是好友,路过便会借宿, 两位久别重逢必定有说不完话,只留下小和尚一人在庭院中闲逛。 那天,阿清捧着果篮,将它放在水渠中冰镇,谁料固定的吊绳崩断,果篮也跟着冲入下游。小和尚连忙扑进水里,将果篮高高举起。他看着朝着他急匆匆跑来,气喘吁吁的姑娘,双目相接的瞬间顿时红了脸颊,不知怎的,他忘记了师父整日念叨的清规戒律,捧着果篮,对初见的女孩道“紫色需浸茶花灰,山茶花市通衢逢,试问娘子何姓名?” 用茶花灰浸过的紫色才会绽放出更为迷人的色泽,貌美的姑娘也需要爱情来滋养。 阿清是贵族女,岂会不知万叶集的典故,便接道“吾名唯有阿母唤,岂应行路辄相问,孰知汝为何许人?” 安珍抓了抓脑门,半天没有答话。 在他眼中,姑娘笑靥如花,比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