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戏精贾赦_第292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2页 (第1/2页)

    “本官可是正儿八经的科举二甲,”贾敬斜睨了眼贾赦,老神在在的抿口茶润润嗓子,“要想问鼎,觉得你哥现在不行?”

    随着贾敬的话语落下,屋内氛围陡然就透着一股霸道之气,贾赦连忙点点头,举手称赞:“敬哥你威武霸气,妥妥可以哒!”

    “等等,爹,叔,我还是不懂。”贾珍指指自己眼前的四堆瓜子,“爹,你到底想说什么?你们不要扯那么远好不好?”

    “我……”贾敬微笑,拉着贾珍的手指一指瓜子圈,耐心十足:“爹的意思就是让你叔不要那么好高骛远。在权势圈人将目光投放到第二第三堆人群中时,我们把目光放在第四堆上,想办法让他们吃饱穿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想办法让他们吃饱穿暖?”贾珍喃喃了一句,陡然抱紧了自己两胳膊,“爹,你你你……你不会也逼着我学打雷下雨吧?”

    显而易见的,老百姓靠田吃饭。靠田就要看气候了!

    “除非天大旱到易子而食的地步,否则太过依赖这些神话,能够只造福也就一代人而已。”

    说完这话,贾敬将目光看向贾赦,眼里透着一股告诫。

    贾赦闻弦知雅意,“哥,我当然知晓啦!研究种子化肥,寻找土豆玉米红薯,一代传一代,这些才是硬道理。但是我不知道他们打哪里来。不过谭老板没准知晓。”

    贾敬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心中有数。

    看着贾敬泰然自若的模样,贾赦兴奋搓搓手,“在不久的将来,我又可以点肯德基外卖了。不对,到时候我们取个威武霸气的名字,叫荣宁记!”

    “想太多是病,得治!”贾敬曲起手指敲一敲桌案,“接着说这一堆破事。第三堆的成分是最为复杂的。你先前提及的分级制度中有一些条约倒是可以运用进来,诸如成立专门的出版管理局。现如今的刻印……”

    贾敬引经据典的给两纨绔解释了一番有关书籍的发展历程。

    隋唐之前,历朝都是官家修书,书籍最主要的流传方式是靠手抄。书籍垄断在极少数的贵族阶层手中。唐之后,书坊刻书渐渐的发展起来。等到宋时候,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各级官府和民间私家刻书都有了发展的机会。

    到了本朝,各部都有自己的专门刻印处,形成了“版出多门,各司其责”的局面。至于民间,私人刻书成册也非常的流行。

    “但是这种流行也是有局限性。”贾敬沉声道:“一来,使用的依旧是调版印刷,以致于刻印缓慢;二来,民间书册的发行,依旧在文人大佬手中,也就意味着某些话语权,比如对于经史子集的一些注解,就得以他们的看法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