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做皇帝_第124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4页 (第2/2页)

人又能听到多少,就能推测出这么多?

    并且还针对他送上一份大礼?

    即便这礼是投诚,楚毓也心生警惕。

    楚毓并非历史党,对于所谓历史,他也不过是知道一些耳熟能详的大概,至于细节,那就一知半解了,至少,从他的有限知识里,并没有一个叫裴瑾瑜的知名历史人物。

    倒是这个柯襄……

    他大概知道一点。

    不过,就目前来看,这二人此前应当是在选择投靠对象,不知为何这个投靠对象成了他,且隐约得知了他的想法,便制造了这样一幕当做投诚。

    楚毓想了一会儿便不想了,无论他们是有真才实学还是纸上谈兵,都是日后要考虑的事,目前他的任务是要人赶紧赶制一份内容齐全的试卷出来。

    为此,他找来了荆管彤与几个琼林院的官员。

    前者博闻强识,后者有出题经验。

    然后就是他说意思,荆管彤说先例事件或者献,琼林院的人完善题目。

    到最后,他们都不得不对这荆管彤刮目相看,古籍原信拈来,随便什么类型也能应对如流,引得琼林院有人甚至见猎心喜,想要人,却在看了楚毓后退缩了。

    谁也不敢和陛下抢人。

    最后只能恭维一句,“陛下慧眼识人。”

    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现场来了几百人,众人却没再看到前几日的吴远,只当他事迹败露后暗逃跑了,便无人再管,他们今日有自己的事,哪有功夫关心其他。

    倒是有官员觉得自己被骗恼羞成怒,想要抓人,却被楚毓轻飘飘挡了,“算了,不必再管那些无关紧要之人。”

    于是官员们把那给吴远推荐信的知府记住了,之后针对得那知府连降两级,可怜知府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得罪了谁才落得这个下场。

    试卷发下去,众人纷纷冥思苦想。

    一些本身没什么学识,甚至不认识几个字的,只是徒有名声的人看着试卷无从下。

    他们心慌不已,心隐隐感觉到,朝廷这是要改革官制了,日后名声这种东西,说不定就没什么用了!

    他们辛辛苦苦刷了这么久的名声,就是为了进入仕途,可就在这时候,朝廷突然说,我们不要有名声的了,我们要有学识的。

    这让他们怎么办?

    有的今天没有来了,有几个承受力低的,甚至当场晕厥,还有吐血的。

    楚毓冷眼看着,似乎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站在高处,一个小小的举动便能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然而,这都是必要的,不可更改。

    王则虞也参加了这次选官,本来按照之前的规定,他能很轻易便选上,事实也确实如此,他的名字在那五十个名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