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8页 (第1/2页)
深究当中的原因,无非是只有叶冬青知道它能成长到什么阶段,其他人既没重生,又没先知先觉的本事,哪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入手? 说句笑话,有不少评级机构在facebook股价只有十几二十亿美金时候,就开始说市值被严重高估了。 一次次唱反调,却又被它的表现一次次打脸,直到现在已经没人再提,毕竟facebook真有惊人的收入支撑,去年靠广告、游戏这些赚了三十多亿美金的毛利润,营收逼近百亿美元了,利润率还算不错,投入也很大。 正是扩张市场的阶段,花费大很正常,赚到的钱又被再投资了,年底算算帐总是亏损,这很符合硅谷企业一贯的做法…… 说起金陵。 叶冬青记忆中有很多跟这座城市相关的事,华人的屈辱历史有,浪漫的爱情故事也有,路边的高大梧桐树都知道。 地产行业还没疯狂起来,资本也没往这块疯狂流入,所以新建筑能看见,但是数量不多,总体来看比较老旧,带有nongnong历史感,街头巷尾全是人,比唐人街热闹多了。 聊了聊近况,此刻他跟孙艺分别看向两边的窗外,叶冬青还是没找到值得自己花费毕生精力去追求的长远目标,不过倒也不像前段时间那样茫然,心情比较平稳,大抵处于一种风平浪静的舒适状态,没有多少值得开心的事,糟心事同样不多。 三十多岁的心理年纪了,有激情过一阵子,现如今再次恢复老样子。 成熟嘛,往往也意味着乏味。 以前不止一次去幻想自己当了世界首富会是怎样一种情况,现在如愿以偿,又觉得并没有想象中有意思,该怎么活还是怎么活。 这是他自己的想法。 在别人眼中可不是这么回事。 媒体早已为此吵翻天,无论是哈佛大学,还是那所不入流的公立中学,都恨不得对每一个人说起叶冬青的母校是它们。 他手底下那帮员工们最近走路都仰起头,以前其实没低下过,只是底气更足了,邀请函多入雪花,不断寄到他这里,听说光是为了回绝就有三位公关部的人日夜工作,总不能看见了也当没看见,礼貌肯定要有。 没去哈佛为学生们做演讲,也推掉了跟英国一把手吃饭的机会,他来到金陵的事,此刻已经传到有心人耳朵里,饭局绝对少不了,去不去得看他心情。 富人的优势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对自己不想干的事说“no”,只要不脑袋抽风,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太成功了也是种苦恼,叶冬青偶尔也会怀念起刚回到2002年那会儿,每天睁眼闭眼都是钱,日子多充实…… 车队从街道上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