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3页 (第2/2页)
问题,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她想了想,决定还是直说了:“您觉得商人低贱,所以觉得臣妾父亲会觉得冒犯,但是您若是觉得,赚钱是个辛苦又值得夸赞的事,自然不会这么想。” 她迫切想把现代那一套拿出来,但是也知道因地制宜的问题,只得慢慢来。 这个理论,对于康熙来说大逆不道了些,他瞥了一眼仁妃,没有说什么。 姜照皊往他怀里一歪,笑道:“臣妾不过无知妇人,说的您爱听就爱听,不爱听就当耳旁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罢了。” 话是这么说,她还是希望自己说过的话,能够被听到。 康熙沉默一瞬,轻声道:“你说的话,朕总是愿意听的。”她和旁人不一样。 他是做帝王的人,心里明白,性格年龄,并不能限制一个人的思想成就。 仁妃一直在说什么钱钱钱,他面上斥责她掉钱眼里了,心里却明白,这是实话。 他细细思量,从朝廷角度上,要怎么发展经济,而不会变成与民争利,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听到康熙的问话,姜照皊就笑:“前些日子的税收还记得吗?” 不是让大清直接去做商人,而是不再那么抑商。 两厢结合下来,国库自然就丰 盈起来,而且还不会揠苗助长。 康熙双手合拍:“妙啊。” 他还是有些纠结,若所有人都跑去做商人赚钱了,又该如何。 姜照皊想了想直到她死,这样的情况都没有发生,就笑着道:“您放心便是,这爱种地的人,永远都在种地。” “您可以先小区域试行。”她对政策并不敏感,但是对有些事记忆还是比较牢固的,比如那些省份是农业大省,而那些省份,又是工业居多。 她是个半吊子,但前世那些已经发展成熟的方案,她直接可以拿出来用。 可以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她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颠三倒四的,没个重点。 越是这样,康熙反而越放心了,毕竟以他的多疑来说,仁妃这确实有点多智近妖了,有些事情说的毒辣又准,跟她往日里的蠢萌形象不符合。 灌了一股子的理论知识,康熙走的时候都还是懵的。 他晃了晃脑子,总觉得那里面是仁妃给他灌的水。 姜照皊却不这么想,她觉得自己这一次简直功在千秋,拯救了多少人民于水火之中。 自己可真是棒棒的。 这么想着,她难免又想到火器上头去,想想还是一步一步的来。 现在康熙对她的感情还不稳,说的太多,容易出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