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2节 (第2/2页)
时候给爷爷奶奶买一部,以后和她打电话就方便了,不用老是跑单位里面打。 她问道,“这个售价多少钱一台啊?” “两万。”他没说入网费还要五六千。 “……”苏青玉微笑。 她十分公式化道,“这个售价还是偏高,估计成本也很高。哎,以后还是要抓紧研发,争取将价格降下来,这样才能达到通讯便利的目的。要不然普通老百姓都用不上。” “你说的没错,我们通过之前的投资,已经获得了一部分技术,现在我们准备成立的研发部门,力求提高技术,降低成本,相信未来会做到普及的。不过这需要长期的过程。”元归道。 “坚持就是胜利,我对你很有信心。”苏青玉在精神上鼓励他。“哦对了,我差点忘了主要的事儿,林阿姨到了。她今天给我做了一顿饭,特别好吃,孩子特别喜欢吃。今天让我吃了好多,现在都撑着了。我替孩子谢谢爸爸。” 元归闻言,神色说不出的温柔。 “这是我应该做的。还有没有不舒服,孩子有没有让你不舒服?” “没,很乖的。就是嘴馋,可能以后会很能吃。” 元归轻笑出声,“那就辛苦孩子mama多吃一点了。” 苏青玉很认真的回答,“mama会多吃的,爸爸不要担心我们啦。要好好工作,不要分心。” “嗯。”元归轻声答应了,但是心里却恨不得去看看自己的妻子和还没有出生的孩子。 真难熬啊。 挂了电话,他又拿起办公桌上的关于孕妇和孩子的书翻着看。 又想起来要给信得过的妇产科医生打电话,汇报了苏青玉的情况,咨询这个症状好不好。 那边医生听说爱吃饭,还比较能吃,就说这状态很好,不用担心。只要后期注意控制营养,不要补的太过就行了。还要注意适当的运动。 元归就认真的拿着钢笔在笔记本上记了下来,准备叮嘱林阿姨注意这方面。 有了林阿姨这个后勤大保障,苏青玉觉得自己整个人都特别踏实。又回到了之前没怀孕的时候的状态了。 至少不用每天cao心着要吃点什么补补。担心自己这个糊涂mama让孩子在肚子里就没营养。 她趁着大雪来临之前,愣是让两家医药企业正式安排人过来签订最终的协议,以及给这家合作的药企选址。 这事儿一定下来,胡副区长这边的医疗卫生系统就都忙碌起来了。 要洽谈各种药物的定价,补贴价。 光是这个,就是一个大工程量了。 苏青玉也没怎么插手。只是偶尔找时间过去旁听一下他们的讨论结果。了解进度。然后趁着下雪前,又去下面几个镇视察工作。 光是忙这些,就忙到了十二月份了。 这个十二月对于整个花岗来说都是特别有意义的。 通往省城的公路竣工了。 广地的工业区里的工业园建设也竣工了,现在就差外围的一些设施设备还在施工。 清水的清泉酒长销量翻倍了。 好山的山地养殖场里的山羊和家禽类也出栏了。获得了大丰收。 每年十二月,都是要汇总这一年工作收获的时候。 花岗的每一户,每一村,每一个镇,还有花岗区的各个部门在总结这一年的成果的时候,都是喜气洋洋的。 花岗镇就不必说了,四个镇里面最先富裕的,今年依旧走在最前面。 广地工业园虽然一直还在施工,但是里面的一些厂子早就开始开工了,招聘的工人也很多。广地人本来就不算多,除去年龄不合适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有机会来参与工作。 而还有当初建设工业区参与投资的村民,还有土地分红的社员。基本上都有收益。 清水酒厂就不用说了,虽然厂子今年花了不少钱,但是也赚了。 金厂长也不担心这些钱被取走。因为绝大多数的村民依然选择将钱留在厂里继续投资。 但是光看看数目,这些村民就满足了。 收获最直观的就是好山了,家家户户都参与养殖投入,收入周期也短,这年底正是缺皮缺rou的时候,出栏的货全都有了销路。都给的现钱。 村民们去领钱的时候,看着那些钱,眼睛都冒光。 老百姓们都容易满足,不求一下子大富大贵,只要一年比一年好,就都满足了。 更不用说这一年比一年好还是已经确定的事儿呢。 大家不止高兴挣钱的事情,更是高兴他们找到了致富的方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知道来年该做什么。也不用担心自己不懂。政府有人带着做。他们只需要出钱,出力,挽着袖子跟着后面使劲儿干,就能赚钱了。 脑子聪明的也能自己学了技术,自己去开养殖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