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_第34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9节 (第1/2页)

    虽然那几人打量她的时间有点长,程卿也没放在心上。

    一行人浩浩荡荡去见五皇子,石总督带来了皇帝的旨意,石总督和祁指挥使剿匪,合领平乱大军,并协助五皇子赈灾,而五皇子则有了督军之权!

    五皇子身子轻飘飘如在云端,不知这忽来的恩宠是怎么回事。

    是皇后娘娘为他说了好话?

    他有督军之权,还有什么可怕的!

    剿匪和赈灾从两件事变成了一件事,程知绪和程卿的职责都不变,两人是文官,皇帝也没指望叔侄俩可以带兵打仗,俩人仍然负责赈灾事宜。

    倒是俞三,忽然升了锦衣卫千户。

    锦衣卫百户是正六品,千户是正五品,比程卿还高半品。

    虽然武官的正五品不如同品阶的文官,俞三还是下意识去看程卿,程卿也在看他,脸上的表情虽有点惊讶,却很快笑了。

    程卿并没有一点不高兴,反倒是在为他高兴?

    俞三一边想不愧是他喜欢的人,心胸就是宽广,一边又为程卿不值,为什么只有他升官了,程卿反而没动静!

    程卿早在石总督让俞三跟来时就猜到了圣旨可能也提到了俞三。

    惊讶是有一点,俞三在锦衣卫混得倒挺如鱼得水。

    但她并没有为自己不值。

    俞三升官,可能并不是虹县的功劳,才几天时间,哪能那么快把消息传回京城!

    那么俞三为什么升官呢?

    是不是皇帝有什么事要让俞三去做,又觉得俞三锦衣卫百户的官职太小,压不住场面?

    ……

    石总督和五皇子商议发兵淮南的大事,程卿退了出来。

    俞三见她眉头轻皱,忍不住戳了戳她胳膊:

    “你是不是在担心石总督?”

    程卿摇头,“我担心他做什么,他虽是地方大员,却也管不到我,我与石大人也没有深仇大恨,石大人是嫌我不够恭敬,这都是暂时的,等平叛开始,石大人忙起来就再也顾不上我了。”

    不是为石总督,又是为了什么?!

    程卿忽然转移了话题:“趁着现在有空,咱们去见见那个何举人。”

    何望春被软禁两天了,俞三也觉得该去试探一番。

    程卿跟在俞三后面,一进门就听见郎朗读书声。

    何望春在教两个孩子背书,他与俞三说话很客气,当夫子时却十分严厉,其中一个蒙童背错了,还被何望春打了三戒尺。

    蒙童手心都被打肿了,眼里含着泪水,说自己知错了。

    何望春板着脸,“你错在哪里?”

    “学生不该荒废学业!”

    何望春放下戒尺叹气,“你错在不该胡思乱想,天灾人祸是一时的,学问却是能让你们受益一生的。”

    蒙童擦干眼泪点头:“学生知道,学生要像先生一样有学问!”

    何望春一抬头,就看见俞三陪着一个年轻官员走进来,顿时不好意思。

    程卿也在看何望春。

    她将何望春从头看到脚。

    这个人长相普通,她绝对没见过,不知为何却觉得有几分熟悉感,难道何望春就是传说中的大众脸?

    如果她没见过,会不会是“程卿”见过……仔细回想了半天,程卿眯起了眼:“可是何世叔?先父程知远,小侄曾在江宁县见过世叔一面!”

    第511章 :更相信你呀!(1更)

    程卿,不,应该是‘程卿’见过何望春!

    承平五年春天,‘程卿’只有十二岁,程知远是江宁知县,县衙里来了客人,‘程卿’作为程知远的‘独子’自要跟着程知远见客。

    听到何望春的名字没反应,是因为‘程卿’的记忆里并没有这个名字,一个只见过一次的长辈,‘程卿’如何能得知对方的名讳?

    何望春长得也普普通通,并不是什么帅大叔,在‘程卿’的记忆里,对何望春的记忆就是浮光掠影。

    承平五年夏天,河台府发了大水,冬天,程知远就被人害死了。

    哪怕是后来大理寺的刘寺正到南仪取证,轮流审问程卿一家,程卿提供的证词里也没有何望春的存在。

    程知远和何望春的见面并没有什么特殊处,不过是程知远尽地主之谊,招待一个路过江宁县的朋友。

    没想到时隔五年多,程卿会在这种情况下再次见到何望春,并且记起了何望春的存在。

    俞三一脸诧异,不是同年吗,怎又成了世叔?

    何望春若认识程卿父亲,还见过程卿,在城门处怎不说!

    何望春脸上亦有意外之色,“一面之缘,没想到你还记得,承平五年春天,我路过江宁县与你父亲见面,那时候你年纪也不小了,我还问过你父亲怎不送你进学,你父亲说你资质愚钝,如今想来,都是你父亲自谦之词……”

    不,不是自谦。

    是不敢让‘程卿’去科考啊!

    如果程知远还活着,自会庇护家人,轮不到‘程卿’冒着风险参加科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