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54节 (第1/2页)
自从皇帝命人张贴了那张皇榜告示,孟怀谨就不好去大理寺了。 这个告示内容过于荒诞,宗室的几个老亲王仍在和皇帝扯皮,基本没人敢来孟怀谨面前逢迎拍马。 孟怀谨是什么脾性,这几年京城的权贵们都看在眼里。 说真的,就算孟怀谨真是皇长子,宗室和朝臣们也不愿意让他做新君。 在一个很较真的帝王手下当差,大家会很累,因为不能犯一点错。 朝臣们嘴上说着期盼英主明君,其实内心深处渴望着龙椅上坐着的那位在大事上清醒就行,小事不妨糊涂点。 直到今日,皇帝先是下旨催促鲁王启程去封地,又封二皇子为湘王,封五皇子为蜀王,这套连环拳法,再次把宗室和朝臣都打懵了。 皇帝让哪个儿子当太子,的确需要朝臣同意。 但要给皇子们封王,既不需要朝臣同意,也无需征求宗室的意见。 皇帝这种做法,很有威胁意味,大有宗室和朝臣再质疑孟怀谨身世,皇帝就把所有皇子都封王赶出京城,到时候只剩下一个孟怀谨在,除了立孟怀谨为太子,还有其他选择么? 当皇帝开始任性了,开始耍无赖了,宗室和朝臣们早晚都会妥协! 过了今日,大概就有人憋不住要去孟怀谨面前刷脸熟了。 赶在所有人之前,到孟家的人是俞显。 “我知道你有秘密。” “程卿也有秘密。” “我去西北救程卿的命,你也帮我保住一个人的性命!” 第664章 :带上城墙! 孟怀谨站在回廊下,仍是穿一袭青衫。 整个京城因为孟怀谨的身世而争斗不休,孟怀谨仿佛不受影响。 俞显审过许多犯官,看人的眼光今非昔比,可他仍然看不透现在的孟怀谨在想什么。 孟怀谨究竟是不是皇子,俞显觉得不重要,皇上若认可,假的也是真的,皇上不认可,真的亦是假的。 照现在的局势,皇上执意要让孟怀谨“认祖归宗”,并想将孟怀谨推上帝位,作为一个成熟的官场中人,俞显应该借着过去的“情分”,来孟怀谨面前刷好感,过去的一点点矛盾,不过是年少轻狂…… 然而做了这么久锦衣卫,俞显的傲气还没被打断,他是人,做不了摇尾乞怜的狗,他不是提前来投靠,来俯首称臣的,而是告诉孟怀谨,他还有用。 俞显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保护一个人的性命。 聪明人说话不用点明,孟怀谨没答应也没拒绝,只是点明了一个事实: “程卿的命,不需要你保住。” 俞显认真想了想,承认孟怀谨说的对,愿意保护程卿,救程卿,是他自己的事,他不该把人情算在孟怀谨身上。 “还是同样的条件,我可以为你做别的事。” 孟怀谨觉得俞显还真的变成熟了。 知道求人办事该用什么态度,发现自己说错了话,马上又换了个态度,起码没有用“秘密”来威胁自己必须答应。 “俞显,你想要去救程卿,想要保住一个人的命,我知你能做的事很多,你怎么不为自己的未来考虑?” 一朝天子一朝臣,锦衣卫首领罕有善终者,俞显要救的是骆竣。 如果满朝文武都在等着骆竣不得善终,俞显的处境也没比骆竣好多少,俞显是骆竣的亲信,在别人眼里都是该死的! 面对孟怀谨的质疑,俞显咬牙: “只要我还有用,不管谁是新君,总要用我!“ 摇尾乞怜? 那不如积极做一个有用的人。 除非新君要完全取缔锦衣卫,否则用谁不是用? 此次西北行,是姨父骆竣支开自己,但也的确是一个机会,比淮南旱灾、长巾贼叛乱更重要的机会,当西北同时存在着北齐大军和由邺王世子萧云庭所掌握的西北军时,大魏王朝的存续受到了真正的威胁。 或者说,萧云庭比北齐大军对今上和未来新君的威胁更大,在大魏的社稷存亡危在旦夕之际,邺王府一脉趁虚入主京城,朝臣和宗室,以及大魏的百姓,未尝不能接受……此去西北,的确太容易立功了! 不管谁是新君,俞显已经做好了用功劳证明自己价值的准备。 只不过以目前的局势来看,孟怀谨的赢面最大,俞显才会找上孟怀谨,用未来的功劳谈条件—— “你要小心鲁王,鲁王身边有高手,虽然你的身手不凡,但别人在暗你在明,容易遭受暗算。” 这个消息,是俞显为表诚意免费赠送的。 从孟府离开,俞显趁着夜色,带了几个锦衣卫校尉低调离开了京城。 如果沿途不停换马,俞显一行人可以在最短时间里赶到西北,用时比当初萧云庭回西北用时都短,俞显的身体底子可比萧云庭强多了! …… 在俞显星夜兼程赶往西北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