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_第49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94节 (第1/2页)

    的确是她太天真了,萧云庭当世子时很狗,当了王爷就会不狗了吗?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此时孟怀谨已正式登基一个多月,程卿留在京里也查不出真相,她本身就是一个很果断的人,自己不肯继续留在京城浪费时间,正式上奏,说要回西北去。

    京里许多人都傻眼了。

    回西北?

    难道程卿在秦安县挖到了大金矿,着急回去数金子?

    除了这原因,众人真想不通程卿要回西北的原因,西北那地方,金矿估计是没有的,沙子倒是有一大堆。

    程卿要回西北了。

    骆竣也挺为难。

    到底杀不杀程卿。

    程卿去西北的路上,就是最好的动手时机。

    如果精心布局,可以将程卿的死变成“意外”。

    但他能骗过别人,骗不过龙椅上那位。

    程卿一死,骆竣必死。

    事到临头了,骆竣竟迟疑了!

    先帝身边的刘内监在孟怀谨登基前就出宫荣养了,因为放权特别果断,他是罕见得到善终的大太监。

    刘内监在京郊置办了大宅,过继了同族的侄儿养老,手里有钱,在京里还有些旧人脉,不会被人轻易欺辱,小日子过得别提有多滋润了。

    面对骆竣的纠结,刘内监笑他:“像咱们这样的人,能有个善终不容易,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该为自己身边的人考虑,替先帝冲锋陷阵多年,该做的,不该做的,咱们都做了,皇上不和咱们这些小人计较,你还不惜福!”

    要是真的忠心,先帝驾崩时,他们这些人都该一头撞死,到地下去伺候先帝去。

    既然当时没死,到底还是想活嘛。

    想活,就别作死!

    当今天子是先帝亲自选的继承人,听当今的话,怎么能算不忠于先帝呢?

    至于先帝临终前的遗命,刘内监安慰自己,那时候先帝已经病入膏肓,人也糊涂了,留下的遗命不一定是对的。

    骆竣被刘内监灌了一肚子鸡汤,晕乎乎回到家,骆夫人告诉他,已把府上的姬妾遣散走了,以后就夫妻俩自己过日子,是好是坏,都不必牵连别人。

    骆竣握住骆夫人的手,感觉到妻子在发颤。

    骆夫人知道骆竣在面临选择,亦知道这个选择关系到别人的生死,也关系到骆竣的生死。

    骆夫人舍不得骆竣,但她尊重骆竣的选择。

    如果骆竣要为先帝尽忠,违背新皇的命令,骆夫人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骆竣一死,她绝不会独活。

    一个人活着没什么意思。

    骆夫人低着头,眼泪滴落到了骆竣的手背上,把骆竣坚硬如铁石的心烫得颤了颤。

    这一刻,骆竣终于做出了选择!

    第721章 :走,带你去看织坊

    骆竣放弃了执行先帝遗诏,秘密除掉程卿的计划。

    做了这个决定后,骆竣发自内心感到轻松,他告诉妻子不用怕,至于已经遣散的姬妾也不必再寻回:

    “以后就你我二人好好过吧。”

    姬妾对骆竣来说都是点缀门面的物件,他伤了男人根本,不能有自己的孩子,怕被别人嘲笑,所以收了许多姬妾在府里掩人耳目。

    其实现在想想,有一大群姬妾,却没有一儿半女,别人在背后的议论声音只会更大。

    骆夫人得了骆竣的保证,喜极而泣,晚上小心翼翼和骆竣商量,要不要过继个孩子养在膝下。

    先帝在位时,骆竣权柄很大,满朝文武一边骂骆竣,一边又怕骆竣。

    那时候,骆夫人从来不提过继孩子的事,因为她觉得家里的富贵都是飘在半空中的,骆竣经常带着锦衣卫抄别人家,没准儿哪天醒来,就轮到骆家被抄了,何必过继孩子来受罪。

    现在,在新皇面前,骆竣已经不是第一红人,只要骆竣不和新皇对着干,新皇也没有杀骆竣的打算,骆夫人的心反而定了。

    骆竣没同意,“不必过继别人,就阿显吧,你待他好,这孩子是有良心的。”

    骆竣不和俞家抢儿子,抢也抢不过来,有时候情分的羁绊比名分更深,俞显不是他儿子,看这趋势倒比一些人养的废物儿子还孝顺,亲儿子都不见得会为了骆竣牺牲这么大,仅凭这点,有没有儿子都不重要了。

    至于骆竣名下的众多干儿子,骆竣都不打算再搭理。

    新皇登基,干儿子们也在观望,指着骆竣透漏风向,骆竣至今都没理会过。

    程卿要走,孟怀谨已经不能再像从前那边送她到城外。

    当了皇帝有许多益处,也有许多桎梏。

    程卿去宫里辞行,孟怀谨良久后才叹息道:“小郎,好好保重自己,任何事都比不上性命重要,要活着,知道吗?”

    程卿低下头眼睛发涩。

    孟怀谨背着手,看着窗外,日光斜着照进来,将孟怀谨的背影勾勒的毫发毕现,程卿想问他,师兄你会不会觉得孤单,又问不出口——每个人都有孤单的时候,许多人成了亲有了孩子,仍然会感到孤单,精神上不契合,不被理解,有伴侣也不会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